一個將國學“天以夫子為木鐸,人以《論語》為權衡”視為精神獨立的世界,也可以有包容多元的悟道求真。4月19日,在山東曲阜元圣周公廟、孔子研究院儒學會堂等地舉行的“2025大型論語盛典——國韻書香·緣聚齊魯”活動,從一個側面佐證了這個結論。
作為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里,周公制定了治理國家的禮樂典章制度的圣地曲阜,一向被看作中國古代文化的重鎮。

祭祀周公大典·周公廟現場
曲阜人一直在不遺余力推廣《論語》,表達對周公的尊崇。周而復始又腦洞大開的文化盛典層出不窮,在傳統文化的世界里充滿理想,在現實交互的世界里守望初心。
經典閱讀具有廣泛的社會共識
秦時期留下的儒學經典《論語》,迄今已有2000多年,一直是歷朝歷代奉行的金科玉律。斗轉星移,來到21世紀,《論語》又在曲阜成為心靈之鏡,炙手可熱。
《論語》對今天的許多人來說,并非生活剛需;而面對時代劇變和生活顛簸,沒有自我,沒有敬畏,沒有感恩,甚至沒有靈魂與信仰的人為數不少。從這個意義上講,《論語》所產生的精神共鳴,是守護人類文明的法器。

祭祀周公大典·周公廟現場
另一方面,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在推動經典閱讀和傳統文化的弘揚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共識。
盛典舉辦的6天前,山東省教育廳等 6 部門下發《關于扎實做好校園閱讀工作的實施方案》文件,鼓勵教育系統開展“月度薦書”、辦好“國學小名士”中華經典誦讀等活動。充分發揮青少年學生主體作用,強化學校、家庭、社會化服務保障作用,增強校園閱讀的覆蓋面和參與度,真正成為“走進山東·讀懂中國”的“助推器”“方向盤”。
2025大型論語盛典積極響應“方案”,捷足先登。
此次盛典由曲阜論語研究會主辦,曲阜儒家文化科技研究院,曲阜市周公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曲阜春秋文化書院承辦,濟寧廣播電視臺等數十家單位協辦。

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胡躍吾,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大區總經理助理兼國緣推廣中心經理施如岡,國內著名文化學者駱承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全國人大代表、原孔子研究院院長、曲阜論語研究會名譽會長楊朝明,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院院長、長春大學網絡國學院院長、博導、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聘任教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尼山大講堂”聘任教師金海峰,歷史學者、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紀連海,儒商塾創辦人、致良知教育平臺創辦人博仁老師等相聚東方圣城,交流學術觀點,發出時代拷問。

曲阜論語研究會會員、濟南閱讀協會會長、濟寧閱讀協會會長、濟寧教育家協會會長、曲阜市家庭教育協會代表等,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學界同仁、大中小學學生代表等也接踵而來。
當天的各項議程環環相扣,先后舉行了周公廟祭祀周公大典、孔子學堂授牌、《論語》現場大型誦讀、后續接龍誦讀《論語》挑戰世界紀錄啟動儀式、“問道論語·緣續華章”高端講壇、國緣·中度雅宴等內涵豐富的活動。
“祭祀大典”追思先哲的智慧
周公廟的大門和孔廟一樣,也叫“欞星門”,為灰瓦覆蓋下的四層斗拱的牌樓式木坊,大門以內,為第一進院落,正中有南北甬道直達二門。院內500年以上的古樹“側柏”為數不少,高聳云天地立于石道兩側,形成了莊嚴肅穆的自然奇觀。
10時,長號齊鳴,古老的廟門應聲而開,祭祀周公大典在鼓樂聲中啟幕。數百人在身著古代服飾禮贊官的引導下,沿著中心石道緩步行至元圣殿。他們肅立,舉雙手正衣冠,依次敬獻花籃,向至圣先師恭敬作揖行鞠躬禮,氣氛莊嚴、凝重。

武凡明主持典儀
曲阜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武凡明主持典儀。他說:“以釋奠樂舞、誦讀《論語》告祭元圣周公、至圣孔子及歷代圣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使命光榮、責無旁貸。”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主任周靜主任在致辭時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舉行祭祀周公典禮,為孔子學堂授牌,意義重大而深遠。祭奠周公,不僅為緬懷先圣,更要汲取古人的智慧,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傳統文化‘兩創’,讓新時代的文明之光璀璨綻放,讓儒學溫暖世界,讓《論語》照亮人心、照見未來。”

周靜致辭
周主任介紹,目前曲阜全市已批復設立 95 家孔子學堂,其中 76 家扎根中小學、幼兒園,從青少年階段筑牢文化傳承根基;14 家企業學堂,則從傳統文化中汲取企業治理智慧。這些學堂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傳習經典、傳承文明,成為傳播思想與弘揚文化的重要陣地。
這是一個文化興國的時代,所有的先賢都值得后人去敬仰。

金海峰教授講話
金海峰教授、紀連海老師也分別致辭,談及與曲阜的淵源。
金教授憶及20年前就從東北來過曲阜,到過周公廟。今天再來圣地緬懷周公、祭奠孔子,誦讀《論語》,感慨很多。相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能走向全球,發揚光大。”

紀連海老師講話
紀老師則說:“10個月之內,我來過3次曲阜。如果從20世紀80年代算起,那至少有10次之多,并且常常是不請自來,曲阜的周公、孔子是文化先賢,我得永葆敬畏之心。”
對聆聽者而言,和國學大家一起“風乎舞雩”,他們皆有“聞樂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垂,中和位育”之感慨。

駱承烈教授講話
元圣周公,道全德備,經天緯地,制禮作樂。曲阜師范大學著名學者、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聯絡委員會委員、年屆90高齡的駱承烈教授,登臺講述《禮樂探源》,聲如洪鐘,讓現場的不少在校學生驚愕不已,下意識地瞪大了眼睛。
這不就是現實版的“仙人指路”嗎!同學們佇立在廟宇前屏息聆聽,恍若置身仙境。


駱教授說:“中華民族的文化的主干和基礎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重要來源就是周公。今天學習《論語》,不要忘了孔子的老師周公,周公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周公輔佐武王伐紂建周,奠定了西周政權基礎;攝政平定三監之亂,鞏固了中央集權統治;制禮作樂創宗法體系,確立了中華禮制文明核心;并提出“明德慎罰”思想,啟導后世儒家政治倫理。
隨后,元圣周公后裔、曲阜論語研究會會長周凱教授在周公廟元圣殿前宣讀周公祭文,緬懷周公的功績、銘記周公制定的典章制度和禮儀規范;并宣布文化朝圣·論語盛典誦讀開幕式暨世界紀錄挑戰活動正式啟動。
以圣賢為鏡,以經典為舟,周凱教授還特意撰寫了《論語》誦讀接龍活動啟程賦:“半部論語安天下,萬世師表耀古今”,周公廟前,古柏含章,此非尋常誦讀,實乃“為往圣繼絕學”之壯舉。今立此臺,昭告天下:一邀四海賓朋,共執經典之卷;二啟百城聯動,同詠圣賢之章;三創世界紀錄,鑄就文明豐碑。讓我們攜手創造這個時代的文明奇跡——讓世界聽見東方智慧的永恒回響!

接著,金海峰、紀連海、周凱三位學者同聲領誦,《論語二十章》響徹周公廟。學生的“書舞”表演,盡顯溫婉與端莊。那氣場,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誦讀相得益彰,情景交融,深入人心。來自山東青島城陽社區幼兒園的郭依睿小朋友,從周凱手中接過《論語》典籍,自信與驕傲在她可愛的小臉上顯現無遺。
祭祀周公大典追思先哲的智慧,恰恰體現了“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論語》精髓。
“問道論語”用精神的光引路
下午,“問道論語·緣續華章”高端講壇在孔子研究院儒學會堂舉行。曲阜市領導和社會各界國學愛好者坐滿會場,氣氛熱烈。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主任周靜,曲阜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朱險峰,曲阜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衛國,曲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景亮,曲阜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南京大學博導教授周凱,曲阜市政協副主席翟緒軍,曲阜文化建設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推進辦副主任李學斌,濟寧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尚朋,曲阜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主持日常工作)王洪新,曲阜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周元,曲阜市委黨校副校長趙輝,曲阜市婦聯主席宋春洪,曲阜市文聯主席張國旗,曲阜市融媒體中心副書記步愛國,曲阜市工信局局長翟德軍,曲阜市教體局局長王慶新,曲阜市行政審批局局長朱寧波,曲阜市民政局副局長邢洪彬,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長柳楓,濟寧學院經管學院副院長李偉,孔子研究院原副院長孔祥林等來自社會各界的領導、嘉賓共同參加活動。

開講前,周凱會長致歡迎詞。他說,《論語》不僅是典籍,更是“活”的智慧。儒商問道、對話先賢,觸摸歷史脈絡,感悟“禮樂教化”的永恒魅力,以文化表現的創新形式,擴大文化影響力,與時俱進學習和推廣《論語》。
曲阜論語研究會周凱會長表示,將廣納天下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習者、踐行者共同向全球傳播《論語》深邃哲思與東方智慧,讓經典在時代浪潮中煥發新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促進文明互鑒與文化交融。
曲阜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朱險峰致辭。他說,此次“儒商問道·緣續華章”高峰講壇,既是推動《論語》文化廣泛傳播的重要契機,更搭建起了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新平臺,探討《論語》智慧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與發展,必將為儒商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注入新的動力。
曲阜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衛國,曲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景亮,分別為金海峰教授、紀連海老師頒發曲阜論語研究會學術顧問聘書。《論語》是“五經之管轄,六藝之喉衿”。曲阜人堅信,有兩位教授擔任學術顧問,一定能引領全國以及海內外更多傳統文化愛好者共學《論語》,踐行《論語》。

同時,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學堂揭牌儀式舉行。周靜主任與曲阜市周公文化研究會會長、元圣周公 87 代嫡孫東野洪生揭牌并捐贈書籍。曲阜儒風國學院等7家孔子學堂代表登臺接收牌匾。

進入講壇環節,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曲阜論語研究會名譽會長楊朝明作《〈論語〉是一個偉大文明的承載》主旨演講;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胡躍吾作《緣結天下:儒家智慧與品牌使命的時代交響》主旨演講;金海峰教授作《論語讀講文化工程》主旨演講;周凱教授作《智啟新篇:數智技術與〈論語〉文化的融合突破》主旨演講;紀連海老師作《〈論語〉中的管理智慧》主旨演講。

他們從不同角度包括AI虛擬導師的研發等層面,談周公、話《論語》。認為孔子極度景仰周公,甚至連睡夢中都經常出現周公的身影,絕非偶然。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想到儒學的起源就想到了孔子。其實孔子自己也說,自己不過是傳承,而非開創。當然這里有孔子自謙的成分。拋開孔子的自謙,人們會發現孔子的確不是憑空開創的儒家,他的確是有所傳承和恢復周公所開創的禮樂文明。此外,人工智能的興起,必然會對《論語》文化的傳播,提供全新的思路與實踐。

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胡躍吾說:“公司自1944年依靠500元黨費建廠以來,今世緣酒業在中華老字號‘高溝’的基礎上先后創立了今世緣、國緣品牌,其中高端品牌國源自2004年8月創牌以來,秉承‘成大事、必有緣’。品牌主張開創中國中度高端白酒品類先河。《論語》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國緣品牌以‘緣文化’為魂,結合儒家‘兼容并蓄’的思想,在‘地緣之合:黃淮水土的文化共融;價值之和:從‘民本’到‘民享’的使命擔當;全球之線:以酒為媒,推動文明互鑒’三個維度實現文化共鳴。”
講壇上出現兩個“爆點”,讓人難以忘懷。
其一,金海峰教授的主旨演講繪聲繪色,一如他網絡上《金海峰講國學》那般精彩。更讓人意外的是,他將一尊“木鐸”帶到臺上,相贈曲阜論語研究會,讓人驚喜。?木鐸是古代一種以金屬為框、木制舌的響器,用于宣達政令或教化民眾。木鐸象征“天道傳音”的使命。?

據《論語》記載,儀封人見孔子后感嘆:“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孔子周游列國、編訂典籍(如《詩經》《易經》)、培養弟子等行為,均被視為“木鐸傳聲”的具體實踐。
金教授將從國外淘得的木鐸捐贈,無疑是忍痛割愛,其情可見。
其二,“學者專家志道據德,百工千行依仁游藝”。被譽為“最強大腦”的中華傳統文化國學經典記憶名人、世界腦力錦標賽·腦力運動推廣大使藏龍登臺,在現場刮起旋風。他手捧國學經典《論語》《道德經》《唐詩三百首》亮相,聽眾任意點出3本書的任何一頁,他都能在3秒鐘內背誦內容,甚至第幾行正數倒數第幾個字,他都可以一口道出。
主持人隨機邀請10位觀眾上臺,每人報出自己選擇的書頁,結果藏龍百發百中,無一偏差。這種超越人類大腦記憶極限的表現,讓人驚嘆和著迷。藏龍表示,他能把國學典籍全部鑲嵌在腦海中,自然是有方法的。如果孩子們學國學能借鑒他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學以致用。曲阜論語研究會將牽手藏龍老師聯合打造“超級記憶訓練營”,讓天下沒有難記的內容。

“儒商論道”訪談現場
“問道論語”用精神的光引路,“儒商論道”用誠信的道營商。曲阜論語研究會副會長吳井軍主持對談環節,傳承書院院長楊美玲、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躍吾、廈門市仙岳書院院長黃昌玲、濟南致良知教育研究院院長博仁應邀登臺,作了接地氣的分享。濟寧市廣播電視臺高菁菁主持講壇活動。
因緣際會“成大事、必有緣”
四月讀書季,人人讀《論語》。讀《論語》,即,感受儒家思想的千年底蘊。
江蘇今世緣酒業此次深度參與2025文化朝圣·論語盛典,是國緣品牌與儒家文化的一次緊密融合,彰顯了企業對傳統文化的一往情深。
當晚,還舉行了以“國緣·中度雅宴”為主題的食文化與酒文化互融活動,以一場別開生面的“詩酒流觴”,致敬儒家禮樂文明,國緣品牌讓“緣”從理念升華為體驗。外地嘉賓、今世緣酒業客戶出席活動。

山東與江蘇,一脈承黃淮,兩地同輝。儒家“禮之用,和為貴”的治世智慧,與國緣酒“陰陽調和”的釀造哲學不謀而合。
孔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今世緣始終將“民本”精神刻入基因。從支援前線到鄉村振興,從“國緣教育基金”累計捐贈近億元,到“尋找身邊善緣”公益行動,企業始終以“利他之心”踐行儒家“仁者愛人”的至高境界。
孔子第七十九代孫、非遺傳承人孔垂超,主持孔府宴啟菜儀式;北京華夏書畫院副院長呂榮啟和曲阜當地書法界人士共同創作書法長卷;優雅的茶道表演;雅樂《儒風雅韻》、鼓《盛世中華》、舞蹈《禮儀之邦》《萬世師表》、周凱會長傾情創作的原創歌曲《久仰曲阜》等,道不盡圣城千年的風雅,品不完禮儀之邦的深情。
“國緣·中度雅宴”活動,拉近了山東與江蘇共話《論語》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精神內涵,為社會和企業提供了獨特的文化視角和價值引領。
后記
民風樸素的曲阜,操辦興學活動總能得到百姓加持。
20日上午9時,年過半百,做過買賣的曲阜市民姚啟鵬,驅車送我們去曲阜東站打道回府。

春秋書院古道“還轅橋”遺址
皮膚黝黑、體格健碩的他,說話聲音大、中氣足,活脫脫的山東大漢形象。攀談中得知,他竟是曲阜儒家禮儀非遺傳承人,令人肅然起敬。
聽聞我們沒去過春秋書院,而書院又與高鐵車站近在咫尺,便提議我們去看看。進書院有兩條路,一條是現代人造的橋,另一條是古道“還轅橋”,全部由石頭壘砌而成。春秋末期,孔子赴晉返魯在此下的牛車,生活中亦周而復始行走此橋。并相傳孔子曾在此編寫魯國史《春秋》?
我們乘興走過在原址原貌上復建的還轅橋,浣筆池、春秋臺在內的歷史遺跡映入眼簾。趕來謀面的春秋書院區域管理方領導蔣先德說:“書院大門一側遺存2000多年的‘孔子作春秋處’石碑,訴說著遠古時代的故事。”
未進書院,便聽到院內傳來悠然的竹笛聲。進院可見一小伙盤腿打坐在走廊石凳上,閉目吹奏。弦歌不輟,現周禮之綿延……
梁平/撰文 范素麗與活動方/供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