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18日到19日,數十位美國經濟學家簽署了一份“反對關稅宣言”(下稱“宣言”),批評美國關稅政策沒有現實經濟依據,將導致物價上漲并給美國自身帶來經濟衰退風險。宣言還指出,糾正這一錯誤政策的時間窗口正在收窄。
據第一財經記者查閱該宣言簽名,截至4月22日16時,該宣言簽名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目前已經有1400人簽名,該宣言的發起人包括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昆以及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克曼(James Heckman)和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密斯(Vernon Smith)等人。
近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前財經高官紛紛發聲批評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美國前財長耶倫日前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的理由不明確,且一點也不明智。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在近期一場演講中則重申,目前美國真正的問題不在于貿易,而在于政府的過度支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蘇慶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政府奉行“美國第一”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在對外貿易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激進的關稅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芬太尼關稅、232關稅和所謂“對等關稅”。這些看似強硬的政策,在短期內可能會為某些利益集團帶來一時的政治資本,但從長遠來看,它們卻可能給美國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貿易保護主義議程帶來衰退風險
如前所述,美國眾位經濟學家一同撰寫了《宣言》,以警告美國人這些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可怕后果。
《宣言》表示,自2025年上臺以來,特朗普政府通過單邊行政法令采取了嚴厲的保護性關稅措施。“這些措施通過大起大落的稅率和不斷變化的命令為全球經濟注入了不確定性和混亂。這些措施累積起來,對貿易征收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關稅。關稅的支持者將這些措施描繪成 ‘經濟解放 ’行為,相反,關稅顛覆了自由原則。”
《宣言》表示,今天,美國面臨著一系列基于以下主張的行政行動:“歪曲歷史,誤解當前經濟狀況,誤判美國經濟弊病的性質,否定長期以來廣為接受的經濟學第一原理。”
《宣言》認為,經濟學家們有必要就建立在 “和平、商業和與所有國家真誠友好 ”原則基礎上的美國繁榮的基礎提出糾正意見。
譬如,“壓倒性的經濟證據表明,貿易自由與更高的人均收入、更快的經濟增長率和更高的經濟效率相關聯。”《宣言》寫道,美國經濟是一個全球經濟,將近三分之二的進口產品作為國內生產的投入。而本屆政府征收關稅的動機是對普通美國人所面臨的經濟狀況的錯誤理解。
《宣言》表示,“我們預計,美國工人將首當其沖地受到這些錯誤政策的影響,具體表現為物價上漲和經濟衰退的風險。”
宣言解釋道,與普遍的擔憂相反,美國的貿易赤字并不是美國經濟衰退或海外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證據。這些 “赤字 ”也不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害。事實恰恰相反:美國的貿易赤字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高度信心。而這些投資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強了生產性經濟以及對美元的需求。
實際上,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與美元下跌同時出現非常不尋常。耶倫近期對此表示,這說明投資者開始回避美元資產,并開始質疑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石,也就是美國國債的安全性問題。
錯誤公式拼湊出關稅稅率
《宣言》并強調,美國威脅并強加給其他國家的所謂“對等關稅”稅率是用一個錯誤的、臨時拼湊的公式(an erroneous and improvised formula )計算出來的,毫無經濟現實依據。這種計算偏離了《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規定的互惠關稅的既定計算方法。
此前,有數位第一財經采訪的經濟學家也對該公式表達了不解之情。
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出具的所謂“對等關稅”的公式“Δτi=(xi-mi)/(ε*φ*mi)”,是掠奪性的,且含義非常簡單,其含義是,任何對美國有貿易盈余的國家,其貿易盈余的一半必須歸美國,這是一種強盜邏輯。那些系數(ε為進口價格彈性,φ為關稅對進口價格的傳遞率)不用看,都是用來蒙人的。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副主席法塔斯(Antonio Fatas)也對記者表示,這種武斷的計算方式,“感覺就像抽簽”。這種偏差來自于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雙邊貿易平衡的癡迷。這不是一個合理的經濟概念。
此次,《宣言》還稱,特朗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重復了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的災難性錯誤,該關稅曾遭到了1028位經濟學家的反對。《宣言》提出,類似于《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的稅率正強加給一體化程度大大提高的全球經濟,有可能給普通美國人帶來類似的破壞性后果。
蘇慶義表示,美國濫用關稅會影響美企競爭力。美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重要位置,許多公司依賴于從海外進口原材料、零部件等以維持生產和運營成本優勢。當進口成本因高關稅而增加時,美國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不得不面臨提高售價或削減開支的選擇。提價可能導致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進而影響銷售業績;而裁員或其他形式的成本削減則會損害員工福利和社會穩定。更重要的是,長期來看,這將削弱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同時,這將加重消費者負擔。蘇慶義表示,對于普通美國人而言,關稅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物價上漲。由于美國大多數日常消費品都是全球采購,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服裝鞋類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旦這些產品的價格由于關稅上調而變得更高,家庭預算將會受到沖擊。若全面加征關稅,美國消費者的年度支出將明顯增加,這對于中低收入群體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同時,通貨膨脹率也可能隨之上升,進一步侵蝕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例如,美國稅收基金會認為特朗普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關稅將會通過兩個渠道損害美國經濟:一是價格上升渠道,導致企業工資和利潤下降,以及消費者價格上漲;二是貨幣升值渠道,美元走強將使美國產品更加難以出口,從而導致工人和企業的收入下降。
此外,這還將引發就業市場不穩定。蘇慶義表示,盡管特朗普聲稱加征關稅能夠保護國內就業,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一方面,如前所述,制造業的成本增加迫使企業考慮調整雇傭策略,甚至關閉部分工廠;另一方面,服務業作為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樣難以幸免。例如,零售業可能會因為顧客流量減少而導致銷售額下滑,從而影響到店員及其他相關崗位的穩定性。更嚴重的是,農業等行業也面臨著出口受限的風險,因為其他國家很可能會對美國農產品和其他初級產品施加類似的懲罰性關稅作為回應。這無疑會對依賴這些行業的從業者造成重大打擊。
蘇慶義表示,綜上所述,雖然美方意圖通過加征關稅來實現所謂“公平貿易”,但事實上,這一系列舉措極有可能反過來制約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