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他為1700多名烈士找到親人
“我會盡力幫你們找到親人……”4月10日,在唐山市路南區(qū)稻地鎮(zhèn)一處抗美援朝烈士墓地,63歲的唐山市民張紅琢撫摸著墓碑,輕聲說道。
這里安息著12位抗美援朝烈士。5年前,張紅琢從朋友口中得知此地,便開始幫助長眠于此的烈士尋找親人。如今,他已確定了5位烈士的基本信息。
為烈士找到親人,是張紅琢的“執(zhí)念”。這份執(zhí)念始于2007年。當年,張紅琢在互聯(lián)網上看到一份《太原戰(zhàn)役陣亡將士登記冊》,其中28名唐山籍烈士無人認親。
“這些人,都是我的老鄉(xiāng)啊!想到英雄們長眠他鄉(xiāng)幾十年,卻始終沒有親人去看望,我就有了為烈士尋找親人的念頭。”張紅琢告訴記者,“尤其是抗美援朝的烈士們,很多烈士的親人都以為他們犧牲在了朝鮮。其實,不少戰(zhàn)士受傷后送回國內后方醫(yī)院,醫(yī)治無效去世后葬在了當?shù)亍!?/p>
張紅琢至今無法忘記第一次幫助烈士找到親人的場景。“十幾位烈士的親人趕往太原,抱著墓碑就像抱著親人般失聲痛哭,讓我也紅了眼眶,更下定決心為全國各地的烈士尋親。”張紅琢說。
“這個過程中什么最難?”記者問。
“查史料、分析核對是最費工費神的事。”張紅琢說,由于年代久遠,許多烈士信息殘缺不全,登記的姓名音同字不同的情況很普遍,名字不確定,烈士信息就無法確認。
那怎么辦呢?“到全國各地去。烈士陵園有烈士英名錄,圖書館里有縣志等資料,還能找當?shù)乩先肆私馇闆r。只要做起來,肯定有收獲。”張紅琢說。
張紅琢打開電腦,里面按照不同省份建立了20多個文件夾,保存著幾百個縣級烈士英名錄名單,也記錄著他多年奔波的足跡。每到一個陵園,他都會先跟工作人員確認哪些墓碑沒有烈士親屬祭掃,然后把信息記錄下來。
-18℃,拍攝時手指都打不了彎;隨身帶著治療心臟病的藥,第一時間開車奔赴現(xiàn)場……18年里,張紅琢走訪了黑龍江、甘肅、云南、浙江等地500多座烈士陵園,拍攝了6萬多座烈士墓碑照片,為1700多名烈士找到親人。
“近幾年,各地抗美援朝紀念館官網開通查詢功能,查找信息方便多了。”張紅琢告訴記者。
“多年自掏腰包奔波各地,查看資料患上眼疾,圖啥?”記者問。
張紅琢沒說話,打開手機給記者看。那是4月9日一位貴州籍烈士的親屬發(fā)給他的話:“張老師,我們已到達吉林白城,祭拜了叔叔。這么多年,爸爸和我們的心愿終于完成了,謝謝您!”
“這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只要腿腳還能動,我會一直在路上。”張紅琢說。
采訪快結束時,張紅琢把早早準備好的一份稻地鎮(zhèn)12位烈士名單交給記者。“每一位烈士身后都有一段為國捐軀的故事,咱得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希望你們也能出把力。”張紅琢說。
陳金明,安徽省泗縣雙溝區(qū)黃高郎陳集村,工程1師2團3營11連戰(zhàn)士;孟龍山,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港口鎮(zhèn),198師592團2營5連戰(zhàn)士……捧著手中薄薄的一頁紙,記者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責任。(河北日報記者師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