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30個世界讀書日,其主題為?“閱讀:通往未來的橋梁”?。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知識、增長本事,開闊眼界、廣博見識,陶冶情操、涵養品格,讓我們在通往未來的路上,有一座座可以憑借的橋梁,用來跨越人生不同階段的諸多溝壑和深澗。這些橋梁須得我們親手搭建,不得假他人之手,亦不能偷工減料,只有靠自己誠實地閱讀,用一本本書籍摞壘而成,且需時常維護和添新,方能幫助我們一路平順渡向未來。
在閱讀中學習知識、增長本事,筑牢通往未來橋梁的成長基石。進入數字時代,知識的形態雖已從紙質書頁變為電子屏幕,或從視覺延伸到聽覺,但閱讀的本質沒有改變。依然需要通過視聽感官從一篇篇文章、一本本書籍中,系統而不是碎片化的獲取承載其中的信息和知識,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成長進步、增長本事的必由之路。廣大年輕干部要從崗位出發,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讀好黨的創新理論“政策之書”,讀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紅色之書”,讀好一線實踐經驗“基層之書”,讀好拒腐防變“清廉之書”,不斷提升思想境界,補足“精神之鈣”,方能筑牢通往未來橋梁的成長基石,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在閱讀中開闊眼界、廣博見識,延伸通往未來橋梁的視野跨度。見識的廣博程度決定了視野的跨度。視野宏闊如孔子,晚年仍勤讀《易經》至“韋編三絕”,猶嘆學無止境。廣大年輕干部既要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提高政治思想和理論水平;又要廣泛學習工作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增強解決難題的能力,更好擔當作為;還要拓寬涉獵范圍,用優秀傳統文化健全智慧,增進慎思善為。惟其如此,方能延伸通往未來橋梁的視野跨度,在工作中站高謀遠,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行穩致遠。
在閱讀中陶冶情操、涵養品格,鍛造通往未來橋梁的靈魂護欄。真正的閱讀從不止于知識的獲取,更在于靈魂的滋養。蘇軾在黃州貶所通讀《莊子》,于“天地與我并生”的哲思中消解人生困頓,最終成就“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王陽明在龍場驛的深夜里研讀《周易》,在“知行合一”的頓悟中搭建起心學的橋梁。他們在閱讀中構筑起了靈魂護欄,安然面對人生不同轉場的境遇之變,為后世存范。廣大年輕干部應深知強國復興的新征程上,既有一馬平川也有深溝險壑,既有風平浪靜也有驚濤駭浪,要練就寵辱不驚、臨危不懼,一定鍛造出屬于自己的靈魂護欄。要在閱讀中陶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情操,涵養“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品格,錨定理想追求、保持奮進定力,方能將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毅推向夢想的彼岸。
(四川省高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曾福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