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產品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抗生素中間體龍頭川寧生物(301301.SZ)的營收、凈利潤,均創下上市以來新高。
川寧生物4月21日晚間披露的年報顯示,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58億元,同比增長19.38%,凈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48.88%,營收凈利均創歷史新高,公司2024年的經營業績增長,主要受益于頭孢產品銷量和價格同比上漲、工藝技術提升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有息負債規模減少。公司擬每10股現金分紅2.7元,合計現金分紅6.01億元。
川寧生物主要從事抗生素中間體的研發與銷售,主要種類包括硫氰酸紅霉素、頭孢類中間體、青霉素類扥高三大類別。去年全年,該公司醫藥中間體業務營業收入53.56億元,比上年的44.47億元,增加了9億元以上,同比增幅超過20%。在營收中的比重達到93.02%,毛利率38.63%,同比提升5.42個百分點;境內、外銷售比重分別為90.91%、9.09%。三大主要產品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32.35%、24.96%、41.95%。
今年以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A股不少生物醫藥、合成生物學、生物工程領域上市公司,也計劃將加大力度研發AI技術。在國外,AI生物技術公司Generate:Biomedicines近期宣布,自主研發的蛋白質生成模型成功構建出可高效合成抗腫瘤藥物卡鉑前體的工程菌株,將傳統微生物改造耗時從2年壓縮至4個月。而麥肯錫在最新報告提出了18個將未來15年最具盈利前景的行業,其中就包括由AI驅動發展的基因編輯與合成生物學。
川寧生物也開始嘗試利用AI改進制造工藝。該公司在年報中稱,已在硫氰酸紅霉素產線部分實驗罐上實現了AI動態調控,從而提升了硫氰酸紅霉素實驗罐發酵產量、大幅降低生產波動。從實驗數據來看,隨著新批次數據的喂入,多次迭代后有望持續提升發酵產量。
財報顯示,該公司去年2月入股了上海金珵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珵科技”),持股比例為16.67%。根據天眼查,金珵科技成立于2023年,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為李金金。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網站信息,李金金為該校人工智能與微結構實驗室(AIMS-Lab)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川寧生物在年報中成,計劃在2025年繼續利用AI與合成生物學技術持續賦能抗生素產業,進一步燙平生產波動,提高發酵水平和提取收率,同時AI在生產端的應用,通過AI建立數據模型精細調控生物發酵環節,降低生產成本。
川寧生物2022年12月在創業板上市。年報數據顯示,此前的2022年、2023年,該公司營收分別為38.2億元、48.23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4.46億元、9.4億元。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