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
蔣 萌
市場監管總局4月21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超過5700萬戶,占企業總量的92.3%。一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197.9萬戶,同比增長7.1%,超過過去三年平均增速。這組亮眼數據表明,市場預期持續改善,信心不斷增強,民營經濟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強大的韌性。
民營企業數量穩步增長,說明創業的熱情沒有減退,投資的信心正在回暖。從傳統制造業到高技術產業,從消費行業到數字經濟,民營企業的身影無處不在。從國產AI大模型賦能產業鏈到人形機器人“奔跑”馬拉松,從“杭州六小龍”的火爆出圈到《哪吒2》的驚艷世界,民營經濟發展腳步日益加快。
除了數量持續增長,民營企業的質量和結構也在優化升級。截至3月底,我國“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民營企業達2267.8萬戶。一季度,全國新設“四新”經濟民營企業83.6萬戶,占同期新設民營企業總量的四成以上,同比增長1.4%。從細分領域看,民營企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人工智能軟件研發等領域增長迅速。在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民營企業也展現出充沛活力。一系列事實表明,新質生產力正在成為驅動民營企業快速成長的新引擎。民營企業通過技術迭代和經營模式創新,促進相關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調整,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民營企業茁壯成長,離不開制度措施澆灌滋養。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文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修訂出臺公司法、中小企業促進法、反壟斷法、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有困難,政府伸援手,搭建“需求一窗受理、服務一站供給、發展一幫到底”的政務服務體系,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各種發展過程中的后顧之憂。金融機構不斷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激發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
“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而言,敏銳把握時與勢,深刻洞察危與機,就一定能夠抓住歷史機遇、贏得發展先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