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江云報道,今年五一假期,鐵路出行將異?;鸨?,4月16日、17日,連續兩日開票,目的地為武漢的車次,基本售罄、搶光。武漢作為清明假期全國十大熱門出發地和到達城市,在五一假期依舊熱度不減。當全國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武漢打卡攻略”,這座江湖氣與書卷氣交織的城市,正用獨有的煙火溫度,點燃整個中國的假日期待。
清晨的戶部巷已氤氳著芝麻醬的醇香,揉面師傅將堿水面在沸水里“三起三落”,熱干面的香氣混著面窩的焦脆,勾得排隊的游客舉著手機自拍。轉過街角,賣糊湯粉的老板娘舀起一勺濃稠的魚湯,沖開細米粉時升騰的熱氣里,飄著“老板多加點油條”的鄉音。這種煙火氣像看不見的絲線,把南來北往的游客織進武漢的生活日常。
夜幕降臨時,知音號游輪的汽笛拉響時空折疊的序幕。當演員們穿著旗袍長衫在甲板上起舞,船艙里的老茶客呷著漢口二廠汽水,船外的長江大橋霓虹閃爍。燈光秀把黃鶴樓的飛檐映成琉璃色,辛氏酒館的AR導航帶著游客追尋崔李相遇的典故,歷史與現代的光影在樓體上流淌,原來詩詞里的意境從未遠去,只是換了種更鮮活的表達方式。
在曇華林的百年老宅里,漢繡紋樣繡進咖啡拉花。東湖綠道上,騎行者的車鈴搖響櫻花雨的記憶,露營區的天幕下飄著周黑鴨的甜辣香,孩子們舉著文創雪糕追逐綠皮小火車,笑聲驚起白鷺掠過磨山。這些精心設計的“城市彩蛋”,讓每位游客都成為打開武漢的鑰匙。
從漢口里到漢陽造,從紅巷到光谷,武漢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一場溫柔的蛻變。武漢用江漢關鐘聲里沉淀的近代風云,用高校林立的創新基因,調配出獨特的城市氣質。武漢文旅的熱度,本質上是城市綜合實力提升的鏡像反映。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坐擁“高鐵4小時經濟圈”,光谷科創實力領跑全國,漢正街商貿歷久彌新。當游客在武漢感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市井與時尚的碰撞時,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座旅游城市的蛻變,更是新時代中國內陸城市從“跟跑”到“領跑”的自信跨越。
這個五一,武漢用兩江四岸的霓虹作筆,以三鎮風物為墨,在游客心里寫下滾燙的詩行。當戶部巷的燈火映紅長江水,當知音號的汽笛驚飛南浦云,這座歷經九省通衢滄桑的城市,正用文化創新的密碼,打開通向世界的心門。或許這就是最令人心動的風景。歷史在這里不是標本,而是奔涌向前的浪花;文化在這里不是裝飾,而是照亮未來的星光。來武漢,在這里,每塊青石板都藏著故事,每陣江風里都裹著傳奇,每碗熱干面都盛著江湖。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黃傲(武漢市江漢區“西北湖學社”網評團隊、滿春街道)
責編:袁莉莉【責任編輯:伍佳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