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格力電器(000651.sz)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的議案,董明珠順利當選新一屆董事,并再次當選董事長,開啟她執掌格力電器的第五個三年任期。
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電器創造了很多驕人的成績和故事。71歲的她永遠志氣滿滿,敢于挑戰一切看起來難以實現的目標,相信在她的下一個任期,格力電器有望創造出更多奇跡。
但在當日的股東大會現場,董明珠關于選拔人才的一番回答引起輿論嘩然。在談及如何推進管理層年輕化時,董明珠說道:格力重視人才培養,不是以年齡、資歷來衡量,關鍵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輕化,有創新能力、責任心及敢于拼搏,但 “絕不用海歸派”。
不知道董明珠“不用海歸”的判斷是出于自大,還是自我封閉,或者是忘記了格力電器本身的發展歷程?當董明珠信心滿滿可以帶領格力電器實現各種超越的時候,是否想到了這是全球性進步和融合帶來的結果?
董明珠大概忘了或者并不知道,從19世紀末到現在,我國長期官方派出留學生,也有很多人自費留學,目的是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學成歸來助力國內建設發展,誕生了鐵路專家詹天佑、橋梁專家茅以升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為我國各類事業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8年6月23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同志對擴大派遣留學生作出指示:“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翻開了我國留學工作的新篇章。近50年來,廣大的留學人員積極投身我國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向前發展,眾多產品和技術走向世界。
根據教育部今年2月份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我國在國外的留學生人數約為70.35萬人。這一數字涵蓋了公派留學生、自費留學生以及訪問學者等不同類別的人員。
去年11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 《關于進一步做好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促進留學回國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鼓勵留學人才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搭建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平臺、落實留學回國人才社會保險待遇等十個方面的具體措施。意見明確,留學人才是我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董明珠需要思考,當對人才加蓋各種“標簽”的時候,就意味著“不拘一格降人才”原則的喪失,更何況是將具有知識和創造能力的“海歸”人才一言以“斃”之。如果這一用人標準確實在企業推行,那么這個企業離活力喪失也便為時不遠。
(作者系第一財經評論員)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