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記者14日從商務部獲悉,根據美國白宮5月12日發布的《修改對等關稅稅率以反映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談情況的行政令》,美方已于美東時間5月14日凌晨00:01撤銷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關稅,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34%的對等關稅措施,其中24%的關稅暫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關稅。
同時,美方還下調或撤銷對中國小額包裹(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小額包裹)加征的關稅,將國際郵件從價稅率由120%下調至54%,撤銷原定于2025年6月1日起將從量稅由每件100美元調增為200美元的措施。
鑒于美方根據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共識撤銷、暫停或調整有關對華加征關稅,中方相應調整有關關稅和非關稅對美反制措施。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宏觀消費首席專家李政波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電商能夠促進消費市場多元化、助力更多中小微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并促進全球經濟合作,具有獨特優勢。
“通過數字化平臺和高效物流,有效降低貿易成本,有助于全球供應鏈更靈活地配置資源,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互聯互通。正由于這些優勢,跨境電商有較強競爭力,其快速發展為全球貿易注入了新活力,成為全球貿易的重要有生力量。”李政波稱。
“相關領域政策調整應以便利化為方向”
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將于5月2日終止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4月4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曾發表聲明稱,美國針對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始于20世紀30年代,這一制度方便了美國游客從國外帶紀念品回國,并減少額外支出。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物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通過網絡平臺選購物美價廉的海外商品,享受了貿易全球化發展的紅利。此次美方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不僅破壞全球輕工消費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而且對美國普通民眾造成較大直接損失,是明顯害人害己的行為,最終損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各方利益。
4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跨境電商具有效率高、到貨快、費用低的獨特優勢,能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是國際貿易創新發展的重要趨勢,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近期,美國對小額包裹關稅政策進行破壞性調整,將嚴重影響美國消費者的利益。我想強調的是,跨境電商是契合全球消費發展趨勢、惠及億萬消費者的新型貿易方式,相關領域政策調整應以便利化為方向。我們愿同各國一道,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跨境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何詠前稱。
5月2日起,美國正式取消對華小額包裹免稅政策。據報道,受此影響,一些國家的零售商近期調整,甚至暫停了對美業務。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5月8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近期美方取消對華小額免稅政策,這將損害兩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對此我們堅決反對。“我想強調的是,美方取消對華小額免稅政策改變不了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勢頭。我們愿意同各國一道,加強合作,共同營造公平、可預期的政策環境,促進跨境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他稱。
“小額包裹豁免”是全球的通行規則和慣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徐曼和研究員周密在一篇研究文章中寫道,近年來,跨境電商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已經成為國際經貿合作中的重要模式,為相關各方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文章表示,“小額包裹豁免”實際上是全球的通行規則和慣例,指對進口貨品設定特定價值限額,只要不超過指定的價值或重量,則準予免征關稅,并免除正式報關手續與申報程序。
“這種針對低價值跨境包裹的寬容性政策,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國的貿易政策中。小額免稅不僅為消費者尤其是低收入群體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消費品供應,而且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發展空間,還顯著減少了海關查驗分類的成本。”文章寫道。
徐曼等人稱,在當前美國通脹水平居高不下、美聯儲推遲降息的背景下,收緊“小額豁免”無疑會加劇美國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困境,讓美國社會更加撕裂。
文章稱,事實上,收緊“小額豁免”并非簡單增加了關稅數額,還包括更繁雜的檢查清關流程、更龐大的海關與物流工作人員規模、物流與倉儲基礎設施遷移需求等。這給美國消費者與中小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對亞馬遜等使用“小額豁免”政策進口貨物的美國大型電商企業來說,也將造成訂單大幅下降和業務流程被迫重塑的嚴重損失。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一份研究發現,完全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將使美國消費者承擔110億至130億美元的成本,并對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家庭造成不成比例的傷害。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