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薦博 通訊員 宗珂
48歲的欒貽焱,張店區(qū)南定鎮(zhèn)三泉村人,2004年3月27日,他首次踏上獻血之路,自此之后便開啟了長達21年的熱血之旅。
21年間,欒貽焱累計獻全血4次,獻血小板174次,總獻血量高達82600ml……這一串數(shù)字背后,是他對“熱血仁心”最好的詮釋。

獻血,分為全血捐獻和血小板捐獻(成分獻血),二者在方式和恢復(fù)周期上有著明顯差異。全血捐獻,是一次性抽取200-400ml包含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等所有成分的血液,整個過程大約5-10分鐘。
按照國內(nèi)標準,獻血間隔期長達6個月。相比之下,血小板捐獻則更為精細,它借助血細胞分離機,僅采集血小板,其他成分如紅細胞、血漿等會回輸?shù)襟w內(nèi)。
單次捐獻1-2個治療量,約需60-90分鐘,但血小板恢復(fù)較快,3-7天就能回到捐獻前水平,國內(nèi)標準下捐獻間隔期也更短,為14天,每年最多可捐獻24次。
欒貽焱在這兩種獻血方式間切換,用自己的熱血為無數(shù)生命帶去希望。
21年的堅持讓欒貽焱收獲了眾多榮譽。他曾獲得由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聯(lián)合頒發(fā)的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終身榮譽獎1次,6次榮獲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次獲得銅獎。
種種榮譽,是對欒貽焱無私奉獻的高度認可,更是他熱血之路的閃耀勛章。
談及最初獻血的緣由,欒貽焱回憶道:“那時我27歲,抱著對獻血的好奇,以及幫助救人的責任感,決定去嘗試一下。看到親戚、朋友、同學、鄰居紛紛獻血,我也深受感染。”就這樣,他邁出了第一步,從此便選擇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前行。
“欒貽焱是個熱心腸的人,平時在小區(qū)里,鄰里之間喊他幫忙,總是隨叫隨到。”經(jīng)常和他一起獻血的鄰居陶宗磊介紹,欒貽焱還是淄博志誠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wù)中心的志愿者,工作之余,他常常前往獻血點開展志愿活動,耐心地引導市民獻血,用溫暖的話語安慰初次獻血者的緊張情緒,讓更多人感受到獻血的意義。
“他是2005年加入淄博志誠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wù)中心成為志愿者的。”談及欒貽焱,淄博志誠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wù)中心大隊長楊勇贊不絕口:“他一直是志愿者服務(wù)中心的榜樣,激勵著其他隊員做得更好。”
21年,82600ml熱血,欒貽焱用行動詮釋了何為奉獻,何為大愛。他的熱血,流淌在無數(shù)患者的身體里,照亮無數(shù)生命的希望,用熱血仁心點亮屬于淄博這座城的溫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