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守泛歐交通網絡(TEN-T)核心樞紐,直通逾5億歐洲區域消費市場;依托堅實工業與科技底蘊,坐擁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斯洛文尼亞正強勢崛起為中歐跨境貿易的黃金節點。這個阿爾卑斯山與地中海環抱的綠色國度,憑借高效物流體系、創新技術協同和可持續解決方案,為中國企業鋪就通往歐洲市場的高效戰略通道。
TEN-T樞紐 直達歐洲市場
斯洛文尼亞位于歐洲中南部,擁有顯著的物流和戰略優勢:西鄰意大利,通往德國等西歐工業中心,東南與西巴爾干地區的新興經濟體相連,向北通過發達的公路鐵路網絡連接中歐和北歐。通過其位于亞得里亞海的科佩爾港,斯洛文尼亞還可以高效地連接地中海和全球海上貿易航線。兩條“泛歐交通走廊”在首都盧布爾雅那交匯,公路密度也遠高于歐盟平均水平。可以說,身處“十字路口”的地理基因使其成為亞洲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高效陸海聯運跳板。
物流設施是斯洛文尼亞的優勢資產之一。位于亞得里亞海的科佩爾港是斯洛文尼亞的重要港口,位于遠東到中東歐的高效海運路線上,并有陸路交通聯通中東歐內陸國家。與歐洲北部港口相比,從亞洲經科佩爾港中轉開往歐洲的貨輪,航程可縮短2000海里,節省運輸時間5-7天。通過科佩爾港中轉的貨物可在24小時內到達維也納、慕尼黑和布拉格,48小時內到達華沙、哥本哈根和倫敦。
此外,科佩爾港還與寧波港聯系緊密,除開通周班集裝箱直航航線外,雙方還在數字化關務和聯合物流樞紐建設上深化合作,為中國的出口商和分銷商實現高效的貿易和供應鏈解決方案。
自1992年建交以來,中國與斯洛文尼亞政治關系友好,經貿合作發展順利并持續深化。中國是斯洛文尼亞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斯洛文尼亞除歐盟外第二大進口來源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4年,雙邊進出口貿易額近66.4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斯洛文尼亞出口額約為61.3億美元。
科研和產業協同 中斯合作還有大空間
雖然國土面積僅2萬多平方公里,但斯洛文尼亞正憑借深厚的科研基因與產業協同生態,在智慧工業、綠色科技、健康產業及運動科技四大領域孕育出顯著競爭力。其與中國市場需求的深度耦合,為兩國合作開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間。
在驅動創新與智慧產業上,斯洛文尼亞的專業技術與中國在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雄心高度契合。位列中歐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之一,斯洛文尼亞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智能制造和先進工程領域實力雄厚。高素質的勞動力以及研究機構與產業的緊密聯系,使斯洛文尼亞成為研發、共同開發和高科技合作的理想之地。
作為歐洲生態創新的領導者之一,斯洛文尼亞正積極推進清潔能源、低排放交通和循環經濟解決方案。斯洛文尼亞企業正在電動交通和綠色材料領域開發技術,為與中國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行業進行共同開發打開了大門。例如,斯洛文尼亞的TAM歐洲商用車研發制造公司于2011年宣布破產后被中國公司接手,不僅保留了其原有商標,還于2013年恢復生產。現在的TAM歐洲商用車研發制造公司專注于綠色解決方案,例如電動巴士和氫燃料巴士,以及“油改電”巴士,已經成為商用車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其研發的純電動巴士獲得2024年巴黎奧運會訂單并在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成功“服役”。
斯洛文尼亞還擁有歐洲人均最大的制藥產業之一和蓬勃發展的醫療技術生態系統。從先進的腫瘤診療系統、生物制藥到精密激光和數字健康解決方案,斯洛文尼亞企業在細胞與基因療法、實驗室自動化以及創新醫療設備等領域具備良好的合作條件。目前,斯洛文尼亞的代表企業克爾卡(Krka)制藥公司已在中國設立合資企業,中國也有企業在斯設立研發中心。
在5月22日至25日于浙江省寧波市舉行的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作為主賓國之一的斯洛文尼亞也展出了不少“隱形冠軍”企業,涵蓋高新科技、食品飲料、制造業、物流等多個領域,期待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
可以說,斯洛文尼亞提供的遠不止進入歐盟市場的機會,還有建立在信任、創新和長期價值基礎上的伙伴關系。鑒于兩國在可持續性、品質和高性能產業方面擁有共同優先事項,斯洛文尼亞已準備好支持中國企業在歐洲及全球范圍內取得持久成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