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醫美”是近年來逐漸流行的一種微創或無創醫療美容方式,與之相關的肉毒素、玻尿酸等醫美產品越來越火。然而近日,山東青島、榮成等口岸非法走私醫美產品現象頻發。據了解,青島海關近兩年已累計查獲醫美產品走私案件30余起,涉案走私醫美產品5萬多支。近年來,各地屢有消費者使用來歷不明的肉毒素,導致中毒送醫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件。(6月16日 央視新聞)
事實上,數萬支走私肉毒素、玻尿酸被查獲,僅露出了“輕醫美”亂象的冰山一角。近年來,“輕醫美”以其操作簡單、恢復迅速、費用較低等特點,迅速占領市場,成為醫美行業的新寵。然而,在這股“輕醫美”熱潮背后,卻隱藏著諸多亂象,亟需加強監管。
“輕醫美”市場亂象叢生。一些醫療美容機構,在電商平臺推出低價團購套餐,吸引消費者下單,然而在實際消費時,卻以各種話術誘導消費者加價。這種以低價為噱頭吸引消費者,實際卻暗藏陷阱的行為,嚴重違背市場公平交易原則,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此外,“輕醫美”領域還頻繁出現醫療事故,如打水光針導致皮膚潰爛、祛斑出現感染、做光子嫩膚引發皮膚過敏等。僅上海市消保系統去年受理的美容、醫美等相關投訴就達近萬件,其中注射類醫美產生的問題最多,這給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身心傷害。
“輕醫美”行業之所以亂象頻發,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存在暴利。以玻尿酸為例,國內企業生產的玻尿酸產品平均價格較低,但市場售價卻高達數倍甚至數十倍,巨大的利潤吸引了眾多參與者。部分醫美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對醫美機構審核把關不嚴,甚至讓一些沒有資質的機構進入市場。平臺與機構相互勾結,形成利益共同體,消費者則成為他們謀取利益的犧牲品。
同時,監管的相對滯后,也是“輕醫美”亂象難以得到有效遏制的一個重要因素。盡管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但在具體實踐中,一些醫美機構故意規避規定,打擦邊球。而一些管理部門缺乏主動監督意識,導致違規操作的“輕醫美”服務大行其道。
針對“輕醫美”行業的亂象,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監管。首先,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健全部門協作監管機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對醫療美容行業非法行醫、虛假宣傳、制假售假、價格欺詐等突出問題保持高壓態勢,提高違法成本。其次,要做好醫療美容科普和普法工作,提高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依法執業意識,增強社會公眾對醫療美容服務范圍和合規機構的辨識能力。再者,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途徑,發動社會力量,推動形成對醫療美容違法違規問題監督共治的合力。此外,還應建立“黑名單”信用懲戒機制,對違規企業進行公示處罰,倒逼行業優勝劣汰。
“輕醫美”的風險并不“輕”,對于該行業必須重監管。只有這樣,才能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消費者在選擇“輕醫美”服務時,也應保持理性,擦亮眼睛,避免陷入“審美”陷阱。讓我們共同努力,為“輕醫美”行業創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張西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