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公司某個歐洲的渠道商一共做了22個組件品牌,一年下來,其他家的組件產品買回來就虧錢,只有做愛旭是賺錢的,因為愛旭保持價格的相對穩定。”
在光伏全行業彌漫在產能過剩和價格內卷的陰霾之際,愛旭股份(600732.SH)董事長陳剛在SNEC展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重申其“反低價內卷”的定位。
陳剛表示,從2023年第四季度到今天,業內企業都覺得非常“卷”,競爭非常激烈。比如,傳統光伏企業的運作模式一味追求低價,擁有許多代理商、經銷商。
“行業中有些公司經銷渠道大批量擴張,一個省就有幾十個經銷商,造成渠道之間的內斗。”他舉例稱,某光伏企業在一個省有52家代理商,這種情況下,要想管理價格,做好服務,讓這些代理商之間不互相爭斗,幾乎不可能。
“不虧本賣”“不參與惡性競爭”,成為他接受采訪時的高頻詞。
他說:“到今天為止,至少做N型BC這個產業生態里面大家沒有哪一家是虧本銷售,沒有哪一個供應商或者是渠道商處于虧本狀態。”
“相較于TOPCon組件,目前ABC組件存在溢價。”據陳剛介紹,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轉正。“爭取全年實現經營改善,率先代表光伏產業穿越這輪周期。”
行業機構InfoLink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市場中集中式BC組件均價為0.78元/W、工商業分布BC組件均價為0.8元/W,較TOPCon組件均價高0.1元/W以上。歐洲市場方面,工商業分布BC組件均價為0.125美元/W、戶用分布式BC組件均價為0.185美元/W,較TOPCon組件均價高0.04美元/W以上。
“成本方面,目前公司ABC組件的成本比主要的競品(TOPCon組件)稍高一點點。”談及主營產品的降本時間表,該公司管理層對記者進一步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新的組件產品量產交付時,成本基本可以和市場主流的TOPCon組件產品打平。“預計到2026年,公司ABC光伏組件的成本競爭力會逐步體現出來。”
陳剛還表示,從去年三季度到現在,公司的ABC組件均處在滿產狀態。今年三季度起,公司將量產交付光電轉換效率25%以上的光伏組件。“從銷量占比上看,目前公司國內和海外的比例是五五開,目標是海外市場占比65%,國內市場占比35%。”
愛旭股份的主營業務為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并提供以ABC電池技術為核心的光伏能源整體解決方案?。
根據愛旭股份公眾號披露的信息,本屆SNEC光伏展首日,該公司與客戶簽署超過600MW集中式合作協議;展會第二日,該公司新簽1.6GW分布式合作協議,其中海外1.068GW,國內580MW。
“BC技術的大規模生產存在很高的門檻。”據陳剛介紹,以公司佛山基地1GW的ABC量產線為例。“公司當時已經在中試線把良率做到97%,才有信心去做珠海工廠10GW的產線,但在量產過程中,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把珠海工廠10GW的良率從70%做到97%,再到后來做到97%以上又花了一些時間。”
傳統TOPCon等技術從硅片投入到組件成品的生產周期約為8~10小時,ABC技術的硅片加工至組件成品耗時約2~3天。“在這周期內,原材料需經歷多道工序的連續加工,全過程中維持良率與成品率,是ABC技術量產面臨的重大挑戰。”陳剛表示。
去年,愛旭股份聯合隆基綠能(601012.SH)等企業發布《背接觸(BC)電池技術發展白皮書》,共同推動建立BC技術標準體系。
“獨行快眾行遠。”談及BC產業鏈的構建,隆基綠能CTO李振國也表示,公司需要尋找志同道合、在各個環節有本事的人一起把BC生態圈建設好。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去年下半年起,愛旭股份先后與高景太陽能、創維光伏等BC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戰略合作。陳剛此次在SNEC光伏展會期間也呼吁,“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公司希望與業內伙伴共同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的BC產業生態。”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