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在忙不?麻煩你幫忙看看我奶奶的藥吃完了嗎?”“別擔心,我這就去。”這樣的暖心對話,經常出現在李月華的微信里。
作為畢節市大方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派駐該縣馬場鎮道班社區的駐村工作隊隊員,李月華承擔起了社區167戶外出務工家庭的幫扶工作。
翻開李月華的駐村筆記,社區167戶外出務工家庭情況一目了然。其中,8戶獨居老人、4名困境兒童還用紅筆做了重點標記。

李月華走訪獨居老人(受訪者供圖)
“群眾外出務工掙錢,我當盡可能地幫助他們消除后顧之憂。”駐村以來,李月華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推動建立“1名黨員聯系3戶務工家庭”機制,組建由駐村工作隊、村“兩委”、黨員志愿者組成的服務團隊,累計開展上門服務230余次;為獨居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協調鎮衛生院開展定期巡診,爭取居家養老設備;與困境兒童所在學校建立聯系機制,確保孩子們學業有人輔導、生活有人照顧;及時調解土地糾紛,維護務工群眾合法權益。
2024年冬天,社區有一位81歲的居民因病去世。彼時,子女還在外地務工,不能及時趕回,焦急不已。得知消息后,李月華一邊安撫在外務工子女情緒,一邊及時趕到老人家中幫忙辦理后事。而駐村以來,類似的喪事李月華參與辦理了多次,每次都堅持“簡辦不減溫情”的原則,贏得了群眾好評。
在推進農村廁所改造過程中,李月華耐心聽取外出務工人員的意見,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讓他們參與決策,做到施工前視頻溝通方案、施工中定期發送進展、竣工后邀請他們“云驗收”。
“李干部,我家里人都說新廁所用著真方便。”電話那頭,居民劉海喜笑顏開。
在李月華的真幫實駐下,社區環境衛生改善了,鄰里更和睦了,居民的笑容更多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心也更踏實了。
馬軒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蒲艷梅
編輯 晏惠軒
二審孫蕙
三審 張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