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軟件喻家山論壇在武漢舉行。多位專家認為,工業軟件與AI的融合將引領產業未來,國產工業軟件在AI賦能下,正加速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工業軟件作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要素,是中國從工業大國轉變成工業強國的重要利器?!敝袊こ淘涸菏?、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譚建榮在論壇上表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軟件的應用、開發和使用是走向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下稱《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約24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
在武漢,去年軟件業務收入突破3500億元、增長16.7%,其中工業軟件收入同比增長51.7%;新登記軟件企業數量超4.3萬戶,同比增長56.8%,僅光谷擁有軟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軟件儲備人才居全國前三。
以工科見長的華中科技大學,依托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數智建造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中心和平臺,近三年在工業軟件領域攻克了多項關鍵新技術,產出系列重大創新成果,如自主研發的MWORKS軟件實現了“卡脖子”技術突破,全國首款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華中10型數控系統等。
但需要正視的是,我國自主工業軟件與國外先進還有差距。上述《報告》指出,從全球市場份額來看,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僅占全球份額的6.7%,在各細分領域國內產品市場占比雖有一定增加,但是企業綜合實力仍與國外存在差距。
譚建榮亦提到,我國自主工業軟件在功能、性能及穩定性上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一是自主工業軟件缺少核心技術,CAD、CAE、CAM等核心工業軟件對外依賴性強;二是缺乏基礎編碼、軟件開發、實施規范、集成接口等相關標準與規范,軟件的可擴展性、可配置性、可重構性較弱;三是工業軟件缺乏工業背景和行業背景及實踐,與工業業務流程的結合不緊密。
工信部電子第一研究所工業軟件首席專家、軟件所副所長劉桂鏜表示,從趨勢來看,國外工業軟件巨頭紛紛收購AI企業,AI顯著提升了國產自主工業軟件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國家層面也在加緊部署AI 工業軟件的專項行動,支持一批企業試點開發AI CAE、AI EDC的先導產品,中試驗證平臺亦為國產工業軟件的產品化研發和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
工業軟件正在重塑制造業,軟件成為體現產品差異性的關鍵?!艾F在70%的汽車創新來自汽車電子,60%的汽車電子創新又屬于軟件創新,而智能手機的核心差異也主要體現在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上,并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工業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同樣涉及諸多的工業軟件,為工業設備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譚建榮進一步說,工業軟件的應用模式正走向云端和設備端,工業軟件的部署方式從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外部,其開發環境也從封閉專用的平臺走向開放和開源,“最典型的CAD軟件,提供了一個AutoCAD的開源平臺,在全球吸引了很多軟件開發商”。
論壇上,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共同發起“喻家山倡議”,匯聚學校資源、團結校友智力,直面工業軟件的“卡脖子”挑戰,聯合攻關、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工信部、湖北省、武漢市為倡議的落地創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與條件,將喻家山打造成工業軟件自主創新的“烽火臺”,聚焦中國工業軟件的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和生態,凝心聚力促進國產工業軟件發展邁上新高度。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