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外賣打著“飛的”從天而降,快遞乘著無人機抵達收貨地;AI能夠解決田間地頭的疑難雜癥,還可以判斷患者肺結節的大小;鶴壁發射的衛星被“精加工”為智慧城市產品,用于監測農作物產量、洪澇災害……
低空經濟振翼騰空,人工智能賦能萬象,商業航天叩問蒼穹——河南正以創新之力搶灘未來產業,以實干之姿鍛造新興產業,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增長極。
支撐丨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近年來,全球科技與產業格局深刻變革,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河南是最早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的省份之一。2021年,我省提出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加快未來產業破冰搶灘,超前謀劃培育新質生產力。
省發展戰略和產業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高亞賓說,這源于河南堅實的發展基礎和獨特的綜合優勢,作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工業基礎雄厚、市場規模巨大,河南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條件、有優勢,更有潛力。

藍天實驗室。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9.2%。汽車整車產量突破14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70萬輛,超聚變國產化服務器銷售額居全國首位。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揭牌投運。全球“燈塔工廠”3家、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10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4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4家……
此外,河南還引進并培育了超聚變、航天宏圖、麒麟合盛、藍天實驗室、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等一批高精尖創新企業及科研機構,前沿新材料、量子計算、光通信芯片、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經濟等領域一批前沿技術和產業加速落地……河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時不我待的精神,搶抓新領域新賽道蘊藏的新機遇,為制勝未來取得“新籌碼”。
應用丨場景創新與產業升級雙向賦能
6月10日,由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與卓益得機器人聯合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行者二號”在京東商城正式上線,該機器人有工業配送、AI語音識別等功能。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執行主任李清都介紹,“行者二號”真正具備了在復雜現實環境中替代或輔助人類執行多樣化、高難度任務的能力。

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的人形機器人“行者二號”。
作為河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實踐主體與創新引擎,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持續加強機器人在各個場景中的應用。李清都說,當前,他們已經在工業、農業、商業物流等多個場景試驗“具身智能 ”,通過場景賦能,能夠加快典型機器人產品在重點領域的示范應用。
麒麟合盛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APUS”)是一家專注于AI技術研發的全球化人工智能企業,該企業與河南省兒童醫院聯合研發的“基于APUS大模型的智能診療平臺”,上線至今已為超120萬名患者提供精準服務,涵蓋健康咨詢、個性化治療推薦、智能分診、診中提醒等功能,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患者少等待”。

APUS鄭州智算中心。
APUS董事長兼CEO李濤說:“我們致力于將AI技術深度融入多個垂直領域,目前已在醫療、政務、電商、創作等11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果,為各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堅實基礎。”
作為經濟新藍海,低空經濟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河南緊抓這一戰略機遇,加速布局低空經濟產業,搶占“低空經濟 ”新賽道。
今年5月30日,在鄭州航空港區南部的鄭州國際陸港順豐倉,伴隨著機翼的飛速旋轉,滿載包裹的無人機騰空而起,10分鐘后穩穩地降落在鄭州比亞迪(百匯新天地起降點)。
這樣的場景在全省各地不斷上演,除“低空 物流”外,文旅消費、城市管理、農田植保等領域正借助無人機實現顛覆性創新,“低空 ”應用場景持續開拓經濟新空間。

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
安陽市深度融合低空經濟與運動文旅產業,持續擦亮“航空運動之都”城市名片,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年吸引游客超50萬人次;河南云洹網聯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運用無人機對重點文物古跡進行高精度3D建模,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建立了數字檔案;在開封尉氏縣的農田里,無人機代替農民噴灑農藥、監測農作物生長;在信陽文新茶村,無人機僅需10分鐘就能將茶山上新鮮采摘的信陽毛尖春茶送到山下的茶場進行炒制。
場景創新與產業升級正形成雙向賦能的新格局,隨著“人工智能 ”和“低空經濟 ”等新業態的快速崛起,以場景應用驅動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生態丨上下游協同發展產業鏈群不斷完善
零部件、整機制造,到飛控服務、質量檢驗,再到空中服務……在位于安陽市北關區的無人機產業園內,一條無人機產業鏈已然成熟。
作為無人機產業園的“鏈長”單位,云洹網聯研發的中型復合翼無人機從設計到整機組裝全流程均在園區內完成,九成以上的零件為本地造,成本降低約25%,已成為全國應急搶險的明星產品。
“無人機產業園真正實現了產業鏈的聚合效應,讓我們從各自為戰轉變為協同創新。”云洹網聯總經理雷進說,園區打造了“一區兩基地三中心”的產業生態,5G低空測試基地提供的專屬試飛空域,解決了企業最關鍵的驗證難題。位于園區的藍天實驗室是全省唯一的無人機省級實驗室,該實驗室采用“企業出題—專家解題—成果轉化”的模式,推動了企業關鍵技術落地。

河南云洹5G網聯無人機指揮控制中心。
北關區無人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程志吉介紹,當前,北關區共集聚無人機相關企業100余家,全產業鏈條初步形成,集研發制造、科研支撐、運營服務、空域管理、數據分析、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產業生態更加完善,企業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產值達10.4億,同比增長20%。
安陽發力低空經濟向藍天尋發展的同時,鶴壁也在“向上突圍”,通過“造星”追逐航天夢。
在航天宏圖華中總部衛星運營中心,記者了解到,通過衛星傳回的高精度數據,可以清晰地分析農作物長勢、地形地貌等精準的地理信息。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思豫介紹,他們設計研發的全球遙感衛星星座“女媧星座”,在軌衛星數量已達12顆,不間斷地將數據從500公里的高空傳回衛星運營中心,經分析研究后,為城市發展提供快捷優質的監測服務。

航天宏圖衛星星座健康管理系統。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鶴壁衛星智造產業園內已形成了“研發—轉化—制造—運營—應用”的完整商業航天生態體系。以“女媧星座”為例,位于產業鏈上游的天章衛星,負責承接“女媧星座”的衛星生產制造;中游的航天馭星,保障“女媧星座”的衛星在軌測運控;產業鏈下游的北京弘象等公司共同推廣衛星遙感應用的賦能作用。
陳思豫說,產業園上下游企業紛紛落地形成產業集群,通過增鏈、補鏈、強鏈,可以完善商業航天產業生態,促進技術創新與知識共享,加速產業升級,擴大產業規模。
ChatGPT、AGI、Sora、DeepSeek……去年以來,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成為引領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
作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底座,河南算力產業發展迅速。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升起了算力賽道的“中原明珠”。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鏈主企業成長壯大的同時,產業鏈條也日益完善,實現相互賦能、共同發展。超聚變公司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務總裁李翔宇介紹,作為河南先進計算產業鏈的鏈主企業,超聚變致力于提供領先的創新算力產品和解決方案,已集聚2.4萬家生態合作伙伴,助力鄭州都市圈快速崛起先進算力產業高地,通過全球化布局,讓河南智造走向全球、服務全球。

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外景。
當前,河南正著力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做大做強人工智能產業鏈群。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河南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700億元。2024年超聚變實現產值430億元,人工智能服務器和國產服務器國內市場第一。落地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重大項目,全省建成算力規模超過9700P。獲批建設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鄭州數據交易中心首創全省共建統一數據交易平臺新模式,交易額突破20億元。
方向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從低空經濟重塑生活場景,到人工智能驅動產業變革,再到商業航天突破應用邊界——這些以科技創新為根基的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正深度融入社會發展脈絡,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如何深挖其潛力、搶占新賽道,已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命題。
業內專家表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破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尋找新的增長動能,同時在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中搶占制高點,為國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各地要協同推進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市場培育,構建強大的市場規模與完善的產業鏈,助力產業蓬勃發展。
鄭州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徐明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河南應聚焦關鍵技術和場景應用創新,要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產業的概念驗證中心,環繞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示范區,從而有效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他強調,要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源頭供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要注重豫才豫用,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形成“人才在河南、研發在河南、轉化在河南、效益在河南”的良性循環,為河南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創新動能。
編者按:加快品牌建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2017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將每年5月10日設定為“中國品牌日”。2025年5月10日,第九個中國品牌日如約而至,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背后,河南品牌已經闖出一片星辰大海。自5月7日起,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大河網聯合推出“豫見品牌力量”系列報道,聚焦“兩高四著力”,圍繞國人廚房、融合創新、品質服務、創意文旅、數智未來、外貿優品等方面,多角度展現河南品牌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的生動實踐。

策劃:李敬欣 張培君
統籌:銀新玉 劉楊
文字:李連凡 田佳寧
海報:路嬌
編輯:王曉穎審核 :郭同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