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2025陸家嘴論壇”開幕之際,滬港兩地共同舉行發布會,簽署《滬港國際金融中心協同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進一步深化滬港在金融領域的合作。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表示,近年來,滬港兩地不斷完善金融合作機制,協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更加緊密,科技金融、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協作不斷深化,滬港兩地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了關鍵節點作用。
此次發布的《滬港金融合作行動方案》,旨在落實國家關于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鞏固香港地位的要求,深化兩地合作,共同服務國家金融強國戰略。
吳偉介紹了《行動方案》的三大主要內容,首先,繼續推進市場互聯互通——優化“債券通”“互換通”等機制,打造人民幣資產的全球配置與風險管理中心,支持“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及企業“走出去”。
其次,推進業態創新發展——強化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科技金融協同,支持國家戰略重點領域和實體經濟。
第三,推進機制優化——完善金融監管機構定期交流,金融機構合作、信息共享、標準對接、人才流動,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隨后,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行動方案》明確了滬港合作的多個具體方向,主要包括: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跨境金融服務創新、綠色金融發展、科技金融合作。《行動方案》為兩地金融合作注入新內容,推動更深層次融合發展。
陳茂波提到了三項值得關注的重點舉措。首先是深化互聯互通的新舉措——在2014年滬港通基礎上拓展合作范圍,如跨境清算合作,黃金產品互聯互通,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應用,上海金融機構通過香港拓展再保險業務等。
其次是支持內地企業“走出去”——通過滬港金融機構更高效連接的支付網絡與資金管理體系,助力內地企業開展國際業務;在當前地緣政治背景下,支持企業拓展全球產業鏈和市場;香港通過新股上市、貿易融資、現代物流、財資管理、專業服務等方式,為內地企業提供全方位、高附加值支持。
第三是推動標準對接與金融創新——在金融標準、產品創新、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AI、區塊鏈等技術在資管、保險、結算等場景的應用;鼓勵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如生物醫藥),例如新藥納入保險保障范圍;配合上海打造科技創新高地,香港推動大灣區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增強雙城聯動優勢。
整體而言,此次《行動方案》聚焦推進滬港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金融產品服務體系、上海與香港離岸金融的戰略互補等六方面,共38條舉措,包括協同兩地跨境離岸金融服務,合力助力企業“走出去”等,如支持上海優化自由貿易賬戶功能,鼓勵滬港兩地銀行完善非居民賬戶體系,便利跨境電商平臺及海外倉運營企業等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或香港開立非居民賬戶,推動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PS)與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互聯,鼓勵兩地金融機構共同開發適應離岸經貿資金需求的金融產品,推動更多貿易主體選擇人民幣作為支付結算貨幣,支持兩地協同優化企業集團全球資金管理體系,支持更多上海企業在港成立財資中心,鼓勵更多香港企業在滬設立輻射全國的財資中心,鼓勵在滬銀行聯合香港金融機構共同開展跨境銀團貸款業務,鼓勵滬港兩地金融機構開展非居民貸款業務,推動“上海自貿離岸債”和“點心債”共同發展,支持兩地聯合探索制定金融風險管理框架,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合作等。
下一步,滬港兩地將以簽署《行動方案》為契機和新起點,聯手推動滬港國際金融中心錯位發展、相互賦能,共同提升我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