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6月19日訊金黃的麥浪翻滾,收割機的轟鳴聲在田野間回蕩。6月12日清晨,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草泊河村的丁維樹正彎腰查看飽滿的麥穗,汗珠順著臉頰滑落。當被問及為何辦理“銀銀享”居民養老保險信用貸款時,這位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農直起身,眼里閃著光:“以前總覺得養老錢該存著應急,現在才明白,養老保險才是真正的‘保命錢’!”
土地里的盤算:養老困境與轉機
丁維樹家有三畝薄田,小麥玉米輪作,年景好時每畝收入千余元,農閑時還銷售有機肥,是這位六旬老人全部的經濟來源。今年初,當他走進張家樓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咨詢養老政策時,被數萬元的一次性補繳金額難住了。
“家里雖然也有些積蓄,哪敢都投進去?”丁維樹的困境道出了很多村民的心聲。張家樓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負責人高潔對此深有感觸:“每天都有臨近退休年齡的村民來咨詢,面對幾萬甚至十幾萬的補繳額度,不少人只能望而卻步。”
轉機出現在今年二月,一份“銀銀享”居民養老保險信用貸款的宣傳冊遞到了丁維樹手中。無需抵押擔保、低至3.0%的利率、最高5萬元額度——這些字眼讓老人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賬本上的春風:智慧還款解心結
晌午時分,丁維樹匆匆收拾農具趕赴銀行。在柜臺查詢養老金賬戶時,他布滿老繭的手指微微顫抖:“這個月開始,每月能領1000多塊哩!”更讓他安心的是街道工作人員幫他算的“明白賬”:貸款4萬元分5年償還,每月養老金自動扣款還貸后,還能凈剩600余元。
“這法子妙啊。”丁維樹掰著手指細數,喜悅之色溢于言表,“既不用動老本,五年后貸款還清照樣領錢。街道干部連還款日都算準了,養老金到賬第二天就自動扣款,很靠譜!”
政策里的溫度:金融創新惠民生
這份被村民稱為“養老新法寶”的創新產品,凝結著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智慧:面向需自費繳納城鄉居保的未領待遇群體;純信用貸款,利率較市場低約2個百分點;獨創“以養還貸”機制,系統自動劃扣還款;最長5年還款周期。
自今年2月份推行以來,“銀銀享”已綻放出溫暖碩果:29位村民成功獲貸,152人通過授信審批,超200人加入辦理隊列。據測算,參保村民養老待遇平均提升15%。
夕陽西下,丁維樹蹲在田埂上望著麥茬地,皺紋里盛滿笑意。遠處,高潔和同事們正在整理新一批申請材料,這份承載著“老有所養”期盼的民生答卷,正沿著鄉村振興的脈絡,寫入更多村民的幸福年輪。(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劉亮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