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馬佳麗)剛躺上美容床就被推銷萬元年卡,剪個頭發結賬時發現價格翻番,這些在美容美發行業屢見不鮮的 “消費陷阱”,終于迎來克星!近日,溫州重磅推出浙江省首個《美容美發行業合規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像給行業裝上 “規范導航”,從價格公示到個人信息保護,全方位給商家立規矩,讓消費者能明明白白變美。

這份由溫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多部門發布的《指引》,堪稱美容美發行業的 “百科全書”。記者仔細閱讀后了解到,《指引》涉及范圍很廣,小到街邊理發店,大到高端美容院,所有經營單位都要按規矩來。從市場準入上來看,《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成了 “入場券”,人員健康、衛生設施都有嚴格標準;在產品管理方面,過期化妝品就像 “定時炸彈”,一旦被發現使用將面臨嚴查,經營者還得建立不良反應報告機制,給消費者的臉蛋上把 “安全鎖”。
最讓消費者拍手稱快的,是《指引》直擊行業頑疾。普通化妝品再也不能打著 “祛斑神器”“防曬黑科技” 的旗號忽悠人;辦理會員卡時,商家必須把個人信息的收集用途 “攤開說亮話”;就算是在直播間賣貨,營業執照和許可信息也要大大方方擺在顯眼處。“以后終于不用怕被‘套路’了!” 經常光顧美容院的市民林女士忍不住點贊。

為了確保新規不 “空轉”,溫州還亮出三大“硬核”保障。在店里找不到投訴電話怎么辦?當然不行!《指引》規定,市場監管、消保委的聯系方式必須掛在醒目位置,非定制商品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遇到商家扯皮又該如何處理?行業協會或平臺能先行賠付,讓消費者先拿到賠償款。
“這對認真做服務的商家是利好。” 溫州鹿城區一美發店老板李先生坦言,雖然經營要求更嚴了,但規范經營能讓行業“洗牌”,淘汰那些靠歪門邪道攬客的商家。溫州市美容美發行業協會也表示,將通過培訓、監督等方式,推動行業自律。
事實上,溫州在規范美麗消費市場上早已成績斐然,24 個化妝品示范街區、2335 家示范經營單位,連續兩年滿分通過省局評估驗收。如今這份全省首創的合規指引,將為溫州打造時尚產業之都再添一把火,讓市民變美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又安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