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 通訊員李欣 朱鵬 翟文喆 報道
“謝謝法官,我們總算等到這一天了!”當法官將最后一疊現金交到一名農民工手中時,這位黝黑的漢子突然彎腰鞠躬,布滿皺紋的眼角閃爍著淚光。這場跨越兩年多的討薪“長跑”,在青島鐵路運輸法院的傾力調解下,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事情還要從2022年底說起。24名農民工經某“包工頭”介紹,在青島某公司負責的項目中從事商場開荒保潔工作,項目完成后仍有部分工資沒有實際支付。多次討要無果,他們向人社局進行了投訴。人社部門經調查,認為該公司雖將費用支付給了“包工頭”,但根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有關規定,其應直接向農民工支付,故向該公司作出了行政處理決定,要求其支付拖欠工資共計21380元。該公司認為其并沒有實際統計每名農民工的工作量,對于行政處理決定中每名農民工工資數額存疑,且認為公司已經向“包工頭”實際支付了該筆費用,遂于今年3月向青鐵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案件訴至法院,承辦法官第一時間與該公司、人社部門溝通協調,逐筆核對工資數額,逐一理清證據材料,很快便確定了每名農民工的工資數額。隨后,法官向該公司展開釋法明理,闡明其作為用工單位,直接向農民工支付工資是法定義務。當得知“墊付”款項后,仍有權利向“包工頭”進行追償,公司方才松了一口氣。庭審時,該公司當庭表示同意籌措資金、足額支付工資。5月20日,法院會同人社部門組織24名農民工到場,在法官的見證下,將工資逐一交到農民工手中。就這樣,立案后不到兩個月,困擾24名農民工兩年多的“薪”愁就此了卻,該公司也向青鐵法院提出了撤訴申請。
“農民工的血汗錢一分都不能少!”辦案法官在案件回訪中表示。本案的圓滿解決,不僅維護了24名農民工作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是青鐵法院踐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理念的鮮活注腳。下一步,青鐵法院將繼續發揮“法正尚和”行政審判品牌效能,多維發力推動行政爭議實質化解,為促進法治政府建設,服務保障駐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司法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