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圖起于規劃,成于行動。
2025年陸家嘴論壇上,“一行兩局一會”負責人為市場再次勾勒出中國金融發展的行動路線圖,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探索更大幅度金融開放、QFII獲準參與ETF期權交易,及資本市場改革等一系列政策舉措魚貫而出,沖擊著市場感知。
其中,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宣布的設置創業板科創成長層,重啟未盈利企業使用創業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在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業企業上市等,成為最讓市場有切膚之感的舉措,引發廣泛熱議。
當前全球經濟正步入以AI為主導的新科技革命時期,新技術層出不窮,深刻改變著經濟社會結構和演進路徑。中國創新進入厚積薄發的收獲時期,中國創新資產也正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格局。
放開科創板與創業板上市標準,讓更多有能力、代表未來航向的創新企業入場,不僅有助于做大創新資產蛋糕,提升創新資產價值,而且有利于豐富資本市場結構,提高國內資本市場植被覆蓋度,讓中國資本市場更具投資價值,吸引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參與其中,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可承載能力、風險識別和定價能力,使中國創造在中國金融的澆灌下開花結果。
未盈利創新企業是中國經濟的火種。不過,這些火種近年來不同程度出現貧血癥狀,遭遇流動性壓抑。以創新藥為例,由于國內VC、PE市場依然處于潛伏期,股權交易變現成本和難度高,有創新實力的生物醫藥企業不得不通過出海BD等方式連接外循環,尋求價值變現。
當然,要富有可操作性地開啟開放準入門檻,還有更多工作要做。這是因為,放開上市準入門檻,打破和改變著現有科創板、創業板市場的應力結構,各參與主體的利益結構、信息傳導機制、溝通機制、定價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等,都將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應對創業板、科創板市場應力結構和各參與主體關系的變化,才是改變的真正開始。
這首先需要監管制度上的舍得和包容。真正的開放準入是放手讓市場自治,要相信市場是以不斷試錯來配置資源,要包容市場的試錯,除非市場出現侵權行為帶來了自由悖逆現象。
同時,還需要基于責權利對等原則搭建市場化激勵約束框架。這需基于合法合理原則確定保薦機構責任,使保薦機構承擔明晰的責任和義務,避免其擔負超越自身風險可管控、識辨和承載能力的責任。因為創新資產是高風險高收益交易,其價值既有確定性成分,也存在不可測性,明確保薦機構等承擔的是可確定的合規責任,才能真正為未盈利的創新企業打開上市的可操作性。否則,要求保薦機構承擔其專業能力之外的風險,如創新企業創新資產的市場價值損益等,將會由于保薦追責和懲罰制度過嚴,使許多優質科創企業無緣科創板和創業板,導致科創板和創業板很難真正發揮創新資產“試驗田”的作用。
資本市場發揮創新資產“試驗田”作用,還需完善合格投資者制度標準,要真正走出通過單一財產評價風險可承載能力的狹義標準。投資者的財產確實是其風險可承載能力的一個必要條件,但對創業板和科創板市場來說,缺乏真正的專業知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再殷實的財產都不能等同于是合格投資者。
為此,就需監管為市場自治自律提供充足空間。相比將大量監管資源用在為保薦機構終身負責制定標準、設定何為合格投資者等方面,將監管資源用在適度放松中國特色集體訴訟制度、辯方舉證制度門檻,創造條件推動投資者直接維權,孕育市場對等博弈場景,將更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接納未盈利創新企業,更有利于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對創新資產的服務能力。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開放準入是一種自信,是資本市場成熟的標準,讓資本市場承載起中國創新資產的定價和交易能力,就需監管像水一樣,幫助資本市場各參與主體,而不與其爭利。未盈利的創新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未來火種,要真正發揮資本市場的循循善誘作用,就需包容和呵護市場的試錯,將呵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作為監管的核心使命。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