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江西新余的唐先生向媒體反映,今年4月他將重癥患兒從江西省兒童醫院轉運至上海時,800公里的路程被民營救護車收取2.8萬元,且費用直接轉入司機個人賬戶,無明細、無發票。如此高昂的收費,引發公眾對救護車行業亂象的質疑。
生命救援的緊要關頭,哪能趁火打劫!救護車是救死扶傷的生命通道,而不是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南昌緊急救援中心的同類服務收費是1.1萬元,而涉事民營救護車收費高出1.7萬元,且全程無透明流程,甚至連司機身份都成謎。這種利用患者家屬緊急心理、坐地起價的行為,不僅違背醫療行業的道德準則,更可能涉嫌違規甚至違法。在醫療行業,救護車服務承載的是生命的希望,如果任由收費亂象滋生,將嚴重損害公眾對醫療體系的信任。
治理救護車趁火打劫亂象,不能以公立、民營有別而在規范監管上畸輕畸重。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行業監管,明確收費標準,嚴查違規收費;醫院在推薦第三方轉運服務時,必須確保透明合規,杜絕利益勾連;民營救護車行業也應加強自律,確保收費合理、服務規范。如此,才能讓救護車回歸生命方舟的使命,而非淪為某些人斂財的工具。
生命無價,但救護車的服務必須有價可循、有單可查。每一次救護車的鳴笛,都應承載希望而非焦慮。相關部門須徹查此事,給家屬一個說法,更要加強行業規范管理,讓生命通道暢通無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評論員陳久菊
編輯金妮
二審伍少安
三審蔣葉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