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度掀起“去激光雷達”熱潮,為了降本或提升研發效率,選擇取消激光雷達,轉向純視覺方案。然而,理想汽車卻反其道而行之——2025年,理想L系列智能煥新版正式發布,全系標配ATL全天候激光雷達,使AD Pro的主動安全能力向AD Max看齊。
理想汽車將安全門檻拉齊全系車型,重新定義智能安全標準。而這一決策背后,是理想汽車對“安全優先級”的詮釋。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認為,安全是決定用戶選擇一個品牌的底線,他在多個場合強調了安全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用戶選擇品牌的關鍵因素。李想曾指出,傳統車企通常注重展示被動安全,而新能源汽車時代則更注重主動安全,主動安全不僅僅是硬件的堆砌,更是車廠自研能力和軟件開發能力的體現。
為何標配激光雷達
在多數車企眼中,激光雷達的價值是為了提升輔助駕駛能力,而理想汽車將激光雷達作為隱形安全氣囊。AD Pro平臺加上激光雷達是為了安全,并將安全性與AD Max平臺拉齊,這一思考最初由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提出。
2024年初,理想用兩周的時間論證AD Pro平臺加上激光雷達的用戶價值,理想主動安全團隊對比了兩個平臺的事故率。數據顯示,帶激光雷達版本的車型能減少20%-30%的事故率,這一用戶價值遠超激光雷達的成本。AD Pro平臺除了增加ATL全天候激光雷達外,還增加了800萬像素的長焦攝像頭,輔助駕駛芯片更換為算力更高的地平線全新一代征程?6M芯片,Pro帶來最強主動安全,看齊Max。
另一方面,激光雷達能提供更好的夜間安全。
“中國路況與國外不一樣,夜路上有時會遇到尾燈壞掉的大貨車。攝像頭在這種環境下看到的距離只有100米,而激光雷達是200米。”李想在一次訪談中表示。
一直以來,特斯拉在智能駕駛技術路線上堅定視覺方案,通過提升算力、算法和模型訓練,實現自動駕駛感知功能,而多數車企選擇了多傳感器融合的路線,其中一個重要的傳感器是激光雷達。值得注意的是,激光雷達雖感知效果更佳,但成本相對較高。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從技術角度來看,激光雷達主要用于提升安全性,沒有激光雷達不影響基礎能力。比如,特斯拉FSD已經進入國內,其基礎能力(安全性、舒適性、擬人性)非常強。但在極端場景下,比如夜晚逆光下遇到靜止的黑衣人,這種確實是視覺弱視的場景,加上激光雷達肯定有用。因此,對于L3、L4級別自動駕駛,需綜合考慮技術及其他因素,權衡是否配備激光雷達,尤其是在面對一些極端場景時。
第三方測試顯示,純視覺方案對側翻車輛、散落建材等非標準物體的識別成功率不足60%,而激光雷達憑借點云成像,能精準捕捉物體的三維輪廓。以理想汽車L系列智能煥新版全系標配的ATL全天候激光雷達為例,其搭載了理想與禾賽聯合開發的全球首個激光雷達智能點云解析引擎,搭載禾賽首創智能濾噪算法,讓智能汽車感知到的視野更清晰,有效減少系統誤識別和誤觸發,還能大幅降低雨霧天氣對激光雷達的干擾,為智能汽車提供全天候的安全感知力;智能變焦,實時多模式切換,最大120°超廣視野和200米超遠距探測能力;智能分區掃描,關鍵區域點云加密,分辨率提升2.5倍,目標更清晰;新增加的800萬長焦攝像頭,可實現30°視野內200米可視范圍,視距更遠。
理想安全研究院數據顯示,其用戶高頻遭遇的20類高危場景中,有17類需要激光雷達的輔助。對于理想汽車來說,不能讓用戶成為算法迭代的測試樣本,激光雷達是為中國路況定制的安全冗余。2024年推送的“120公里全黑夜AEB剎停”功能,正是依賴激光雷達的遠距離高精度感知,AES自動緊急避讓等近10個重磅功能,將用戶事故率降低了15%-20%。
正如行業觀察所言,純視覺方案的優勢在于算法進化,而多傳感器融合的核心是“安全冗余”。理想汽車的選擇,不僅是技術路線的博弈,更是對“汽車安全邊界”的再探索——當激光雷達從“選配”變為“標配”,其背后是一個企業對“安全沒有妥協空間”的信仰,以及推動行業從“功能競爭”轉向“生命價值競爭”的野心。在智能駕駛的下半場,安全,才是最硬核的差異化。
安全平權
在理想車輛性能和功能的開發原則中,安全始終是第一優先級。在主被動安全技術、軟硬件功能開發過程中,理想汽車的安全標準也大幅高于行業標準。
“在理想,任何與安全相關的費用無需審批?!?025年5月,李想在央視直播中透露的預算原則,揭示了理想安全優先的底層邏輯。理想汽車基于近百萬用戶反饋的真實安全隱患案例,從危害性和發生頻次兩個維度積累行業首個高頻高危駕駛風險場景庫,超越行業安全標準。截至2025年6月12日,理想主動安全功能已累計為用戶避免超730萬次潛在事故,其全速域AEB、自動緊急避讓AES等功能,均基于近百萬用戶真實隱患案例構建的“高頻高危場景庫”研發。
理想汽車將用戶群體定位為“家庭”,這一定位深刻影響其安全策略。對于理想汽車來說,家庭用戶需要的不是炫酷功能,而是萬無一失的安全感。理想汽車主動安全位居行業領先水平,擁有全速域AEB激活、低速360度AEB、行業首發的自動緊急避讓AES、同級別唯一增強型自動緊急避讓AES等能力。除高速場景外,重點強化城市路口、小區通道等“高頻低危但易引發傷亡”的場景,比如研發出低速360度AEB,解決倒車時的視覺盲區問題。
在主動安全方面,理想汽車技術經歷了不斷躍升的過程。最早一代理想ONE的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是供應商提供的視覺方案;2021款理想ONE時期,理想開始自研部分AEB模塊;理想L9首次搭載激光雷達并應用理想自研的全功能AEB,但在一次第三方對熱門產品進行的主動安全實際測試中,理想L9排名倒數第一。理想緊急成立AEB專項組,自動駕駛負責人朗咸朋將測試結果打印出來,張貼在工位上。之后,理想重新設計了技術架構,將激光雷達的信息融合進AEB,不斷優化誤觸發率,經過2-3個月的研發,正式向用戶推送了新的軟件版本,性能大幅改善。
今年5月份,理想與禾賽基于對理想AD Max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在實際使用中積累的海量數據,推出了最新的定制產品ATL全天候激光雷達。ATL以更小的體積和更強的探測能力,實現了全天候的精準感知,同時搭載了禾賽最前沿的第四代芯片架構,采用了雙核MCU,實現了 130% 的探測器靈敏度提升,可以更早看到障礙物,更早做出判斷。相較理想上一代產品搭載的禾賽 AT128,ATL體積減小 60%,重量輕 60%。外露最小視窗高度僅 25 mm,約為原來的一半,最佳角分辨率達到 0.08°×0.1°,提升至原來的 2.5 倍,具備更強的小目標檢測能力。在高速行駛時,ATL開啟光學變焦,可實現 30° 收縮視野下,最遠 200 米的測遠能力,分辨率再提升一倍,為智駕預留了更充足的反應時間和安全距離。
得益于高層對安全的重視,理想主動安全在2024年推送了120公里AEB剎停、AES自動緊急避讓等近10個重磅功能,將用戶事故率降低了15%-20%。如今,理想汽車不僅實現AEB全速域覆蓋,更首創雷達視覺融合的三輪車、異形車識別,將安全標準拉升至行業無人區。
在續航、智能座艙等配置趨于同質化后,主動安全正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而激光雷達的成本曾被視為“高端專屬”的標簽,但理想汽車通過規?;钶d,正將其轉化為家庭用車的“安全標配”。而從“高端選配”變為“全系標配”的過程,本質是安全標準的重新錨定,而主動安全才是智能駕駛的終極競爭力。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