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暑期成為高中畢業生學車考駕照的高峰期。山東濟南交警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濟南駕考報名考生達 4.6 萬人,高考生為報名主力。但記者調查發現,駕校報名熱背后存在 “低價引流”“包過承諾” 等陷阱,缺乏經驗的學生易受騙。受訪專家表示,市場競爭激烈、違法成本低、維權取證難等因素導致亂象滋生,呼吁加強監管、完善投訴機制。(7月2日 《法治日報》)
暑期來臨,駕校市場迎來“旺季”。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商家也趁機拋出“低價包過”的誘餌,吸引學員報名。看似誘人的承諾背后,實則暗藏重重陷阱,消費者一定要擦亮雙眼,謹防上當受騙。
“低價包過”往往是不法商家的營銷噱頭。正常駕校運營需要場地租賃、教練工資、車輛維護等成本,正規駕校的培訓收費基本處于合理區間。那些打出“低價包過”旗號的駕校,一旦學員繳費報名,就會以各種理由加收費用,如“考試加急費”“保過打點費”等,最終學員花費的總金額可能遠超正常收費。
更有甚者,有些所謂的駕校根本沒有正規資質,收錢后直接“跑路”。此前就有新聞報道,某城市數十名學員輕信“低價包過”廣告,報名后駕校突然消失,學員不僅沒能學到駕駛技術,繳納的學費也打了水漂。
從法律層面看,“包過”承諾本身就涉嫌違法違規。機動車駕駛證考試有著嚴格的程序和標準,目的是確保駕駛員具備合格的駕駛技能和安全意識,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任何聲稱可以通過不正當手段幫助學員“包過”的行為,都是對考試公平性和嚴肅性的破壞,也是對公共安全的不負責任。一旦被發現,涉事駕校和相關人員將面臨法律的嚴懲,學員即便僥幸拿到駕照,后續也可能面臨駕照被吊銷的風險。
對于想要在暑期學車的消費者來說,選擇正規駕校至關重要。在報名前,一定要多方面了解駕校的資質、口碑和信譽。可以通過詢問身邊學過車的朋友、查看網絡評價等方式,獲取真實信息;實地考察駕校的訓練場地、教學車輛等硬件設施,確保符合標準;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落入文字陷阱。此外,學員也要摒棄 “走捷徑” 的僥幸心理,扎扎實實學習駕駛技術,靠自己的真本事通過考試,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楊賢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