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7月4日訊兒科通常被稱為“啞科”,孩子往往說不出哪里不舒服,且起病隱匿、病情變化快、家長又緊張,診治難度和壓力大。兒科醫生猶如手持放大鏡的偵探,每一個癥狀都是案件的關鍵線索,每一次診斷都是邏輯的精密推演,她帶領團隊深耕兒科領域,通過抽絲剝繭的診斷,用臨床思維破解疑難罕見病例,更新治療手段,用匠心守護兒童健康。
邱世彥,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中心主任。在臨沂市率先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癥的基因修正治療和Ⅰ型神經纖維瘤病的靶向治療,擅長兒童癲癇、抽動癥、多動癥、頭痛、頭暈、腦炎、脊髓性肌萎縮、神經纖維瘤病、遺傳代謝病、神經肌肉病、智力障礙、神經發育障礙等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

癲癇治療的關鍵是精準診斷,抽絲剝繭明確病因,才能提供最好的治療方案
癲癇作為兒童神經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兒童癲癇發作比較頻繁,發作形式復雜多樣,遺傳性病因比例高,癲癇綜合征比例高,需要長期服藥,給家長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邱世彥帶領小兒神經團隊,從熟練掌握視頻腦電圖監測技術,到精準解讀基因報告,從精準選擇抗癲癇發作藥物,到開展ACTH沖擊治療嬰兒痙攣癥與生酮飲食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從藥物治療到心理疏導,全方位幫助癲癇患兒回歸正常生活,給家庭帶來希望。
"這個案例完美詮釋了臨床思維的魅力。"邱世彥回憶道。一名新生兒反復出現"入院緩解-出院復發"的抽搐癥狀,常規抗癲癇治療收效甚微,通過系統回顧病史,她敏銳地發現患兒每次癥狀緩解都伴隨著維生素B6的治療。基于這一線索,考慮維生素B6依賴性癲癇,她果斷進行維生素B6口服治療,癲癇發作控制,同時進行基因檢測,最終結果驗證了她的推斷。團隊為患兒制定了治療方案并長期隨訪,未再出現抽搐癥狀,生長發育也在正常范圍。“精準的診斷在于對臨床細節的把握和對疾病本質的理解,兒科醫生要善于從細節中尋找答案。”邱世彥如是說。

以咳嗽聲辨抽動癥:兒科醫生的“察言觀色”術
“兒童不會精準描述自己的病情,兒科醫生必須學會察言觀色,找到疾病的根源。”邱世彥分享了一個經典案例:一名初中生小宇(化名)長期反復咳嗽和清嗓子,尤其在緊張時癥狀加重,同時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滑。家長曾帶其多次就診,均被診斷為"慢性咽炎",但經過長期治療,癥狀始終未見好轉。后來,患兒來到臨沂市人民醫院小兒神經門診就診,邱世彥觀察到患兒同時伴有輕微的聳鼻和張口,判斷并非簡單的咽炎,而是兒童抽動癥合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經過檢查和評估確診。這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常表現為不自主的運動或發聲抽動。通過規范的藥物治療,配合心理行為干預,患兒的癥狀很快得到明顯改善。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的學習狀態逐步恢復,最終順利考上了理想高中。
如今,科室開設的抽動多動門診,由專業團隊為多動、抽動兒童提供診斷、評估、干預訓練與藥物治療等綜合服務,擠眉弄眼、聳肩踢腿、反復清嗓子、發出怪聲、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隨意下位、做作業拖拉……這些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調皮搗蛋”行為,在專家眼里卻是疾病的“信號”,通過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避免誤診給孩子帶來學習和心理的影響。

從腦電圖到基因報告解讀:以多學科技能為生命護航
“腦電圖不是看圖說話,而是解癲癇等疾病的‘密碼’。”邱世彥始終覺得,腦電圖需要結合臨床經驗、電生理知識和多學科思維進行分析解讀。為了真正掌握這門技術,她主動考取了高級腦電圖師資格,將電生理信號與臨床診斷、治療決策和預后評估深度融合,不斷深化對疾病的理解。她回憶道,曾有一名青少年因性格改變、脾氣暴躁,整夜不睡覺、動作僵硬等癥狀被認為是精神疾病,邱世彥從她的腦電圖檢查中發現不規則慢波,結合患兒癥狀及體征,初步判斷為自身免疫性腦炎,隨后的檢查也證實了她的猜想。經過免疫治療,患者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另一位虛胖,身上布滿皮疹的患兒,常規檢查均未明確病因,通過基因檢測診斷得出是生物素酶缺乏癥,一種通過補充生物素就能有效控制的罕見病。這一個個案例都在印證著她“正確的疾病診斷是一切診療活動的基礎”的理念。
鞘注“生命之藥”:為“漸凍寶貝”解凍未來
“創新與擔當,是兒科醫生破解難題的鑰匙。”脊髓性肌萎縮癥(SMA),一種因SMN1基因缺陷導致的致命性神經肌肉罕見病,患兒猶如被無形的繩索束縛,肌肉力量進行性消失,最終連呼吸、吞咽都變得異常艱難,被稱為“嬰幼兒頭號遺傳病殺手”。特效藥諾西那生鈉的問世是醫學的突破,2019年2月在國內上市,但其昂貴的價格曾讓無數家庭望藥興嘆。2021年12月,諾西那生鈉被納入醫保目錄。諾西那生鈉需通過腰椎穿刺鞘內注射給藥,尤其對于低齡、脊柱側彎的患兒,操作要求高,風險更是不容小覷,邱世彥帶領團隊,仔細研讀操作規范,反復演練藥物注射過程。2022年1月12日,在臨沂市人民醫院首次為一名SMA I型的需要呼吸機維持呼吸的患兒成功實施了鞘內注射諾西那生鈉,到目前此患兒呼吸較前明顯改善,已經間斷脫離呼吸機自由的呼吸。之后陸續有30多名SMA患兒來醫院接受治療,患兒癥狀均有所改善。曾有一位患兒母親含淚道:“看著孩子能自己抬手、能稍微坐穩一點,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是邱主任和醫保政策給了孩子‘解凍’的機會”。邱世彥的遠見和膽識,為患兒爭取最前沿的治療機會,讓沂蒙老區及周邊的SMA患兒成為首批受益者,點燃了生命延續和功能改善的星火。
當前,市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建立了多個罕見病診療隊列,除了脊髓型肌萎縮癥,還涵蓋神經纖維瘤病、結節性硬化癥、杜氏肌營養不良、嬰兒癲癇性痙攣綜征等罕見病。她帶領科室組建了罕見病管理團隊,建立了完善的罕見病數據庫,構建了從門診篩查、多學科會診到長期隨訪的全流程管理體系。該體系涵蓋基因精準診斷、個體化用藥、療效評估、康復訓練及營養干預等全方位醫療服務,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診療閉環。讓"罕見"被看見,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光彩。

打造專科團隊:臨床思維的培養和傳承
邱世彥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獨行快,眾行遠”。一個人可能會走得更快,但是一個團隊才能走得更遠。她非常注重年輕醫生團隊的培養,在她的帶領下,每周三都會組織新職工培訓,每位醫師輪流授課,從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到化驗結果的解讀分析、制作疾病治療臨床路徑等,現在周三的培訓學習已然成為她們雷打不動的“精神盛宴”;此外,邱世彥每月還組織兒童醫學中心月報會,分享疑難病例診療經驗,探討專業前沿理論知識;每月組織臨沂市兒科規范診療大講堂和罕見病規范治療大講堂,提升區域兒科和罕見病醫療服務質量,將醫療技術輻射至基層。科室常年選派醫護人員赴北京、上海、浙江、廣州等全國頂尖醫院進修學習先進的診治方案,與國際接軌。這種開放、共享的學習氛圍,讓每位醫師的專業能力都得到質的飛躍。這里既是知識的殿堂,也是經驗傳承的橋梁。在這里,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有追求完美的團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持續精進的執著。正是邱世彥的這種團隊精神,讓臨沂市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如今,臨沂市人民醫院兒科是山東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山東省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兒童神經科是山東省精品特色專科。作為臨沂市兒科危重兒童與新生兒癥救治中心和兒科聯盟牽頭單位,承擔著危重兒童的救治、兒童多發病常見病的診療、兒童保健、疾病預防診治等醫療服務。下設新生兒重癥醫學病區、兒童重癥醫學病區、小兒神經病區、小兒心臟病區、小兒血液、小兒呼吸等十余個亞專業,為患兒提供全方位、全鏈條、一站式的多學科診療服務。下一步,科室將通過細化亞專業劃分、提升團隊綜合實力、提升精準診療能力,向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的目標邁進。

邱世彥的工作日常,照見的是兒科診斷的本質—不是依賴高精尖設備,而是回歸臨床思維的原點。她坦言,從常見病的癥狀辨析到罕見病的綜合診斷,兒科醫生最該修煉的,是在細微之處看見疾病本質的能力,用專業為患兒點亮希望之光,“這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守護。”(通訊員 王小彤 周凱靜)
責任編輯:王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