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齊魯制藥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正式“聯姻”,共同設立了一個9900萬元的聯合基金,此次兩者聯手,意味著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要“手拉手”, 一起解決那些讓醫藥行業處于瓶頸期的難題。
在簽約儀式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掌門人”竇賢康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我國基礎研究的“大本營”,此次和企業合作,就是要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發展。
齊魯制藥的副總裁張明會也表示,生物醫藥是關乎國家和人民的大事,也是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沒有最開始的創新,就不可能有后續的產業突破。只有在基礎研究上做好布局,才能真正掌握創新的主動權。
據了解,此次合作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頭次深度引入生物醫藥民營資本。齊魯制藥將在未來三年里,每年拿出3000萬元,總共90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也會按比例每年配套300萬元,三年總共900萬元。雙方將建立一個“企業出題、科研界答題、基金委組織專家評審”的機制,重點圍繞免疫失調、細胞異常增殖、基因突變、代謝失常和神經系統疾病等五大領域,支持青年科學家開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是創新成果的“搖籃”,也是人才和協同創新的“發動機”,引導民營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吸引全國的科研力量,聚焦關鍵技術領域,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齊魯制藥的加入,不僅會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還會通過培養人才、優化資源配置等方式,完善我國的醫藥創新生態體系。最終,這些研究成果將直接服務于“健康中國”戰略,讓患者用上更多又好又便宜的創新藥。
目前,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究經費的比例還比較低,和發達國家有差距,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也不夠。在醫藥行業,雖然我國有不少創新藥,但大多是模仿或跟蹤創新,缺乏真正有轉化價值的新機制和新靶點。
齊魯制藥作為國內制藥行業的佼佼者,一直靠科技創新保持競爭力。公司已經上市了320多個產品,涵蓋了各種藥品,一致性評價、首家過評和國家集采中標數量都在行業領先。目前,公司有80多個在研創新藥項目。2024年,齊魯制藥在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上排名第三。
近年來,齊魯制藥不斷升級創新驅動戰略,建立了中美聯動的六大研發平臺,擁有一支5000人的專職研發團隊,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2%,在“十四五”期間累計投入超過200億元。張明會表示,齊魯制藥堅持長期投入,瞄準重大疾病領域,期待在新靶點、新治療領域和新型復雜制劑方面取得突破,打造“國民好藥”,滿足臨床需求。
目前,齊魯制藥已經有80多項國家一類創新藥項目,20多項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像治療肺癌的“啟新可”、全球首個組合抗體藥物“齊倍安”等創新藥已經上市。此外,公司還推出了微球、微晶、口溶膜等新型高端制劑,走在行業前列。
張明會說,齊魯制藥將以這次合作為契機,高質量管理好資金、組織和項目,共同開創聯合基金的新模式,加速實現生物醫藥產業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為科技自立自強和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