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針對學生的騙局要小心
每日商報訊 暑期來臨,不少孩子愛用玩手機游戲來放松,像“蛋仔派對”這款熱門網游就很受中小學生歡迎。但要警惕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這些小玩家。杭州市12歲的小美(化名)就被“免費送游戲皮膚”的幌子騙走了兩萬元。
免費領“蛋仔派對”皮膚?
12歲女孩被騙兩萬元
6月12日,小美在家中用媽媽的手機在“小紅書”看直播。“家人們注意了!今天福利大放送!只要發送游戲賬號,就能免費領取‘蛋仔派對’限定皮膚!”直播間里,主播的一通話術讓小美心動不已。
“這個皮膚要98塊錢……”小美想了想心動已久的游戲皮膚,手指不自覺地點開了截圖功能。按照主播指示,她掃描二維碼添加了“客服甜甜”的微信。
“請掃碼進入我們的官方店鋪登記信息……”“客服”向小美發來“邀請函”。但掃碼后,小美發現所謂的店鋪空空如也。緊接著她按照引導將自己的游戲賬號發給了客服。
正當小美疑惑時,“客服”突然發來消息:“緊急通知!由于你提供的賬號是未成年人注冊,導致我們公司賬戶被凍結8萬元!這是違法行為!”
接著,一張蓋著“公安局”紅章的警告圖片跳了出來,上面赫然寫著:“若不配合解凍資金,將依法追究監護人責任!”
“警察要抓爸爸媽媽?”對話框里客服的話讓小美很害怕。
“小朋友,你也不想爸爸媽媽坐牢吧?現在只有你能救他們!”在“客服”的指揮下,小美偷偷下載了“快手”APP。“‘客服’讓我下載一個快手,注冊賬號后和對方的快手賬號互相關注,關注后讓我通過快手向他發視頻通話……”小美說。
視頻通話過程中,對方讓小美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并引導她用“支付寶”掃描二維碼,綁定了母親的6張銀行卡。
“畫面里是一個戴著口罩的男子,銀行卡綁定后他們引導我操作,讓我查看銀行卡賬號查流水等,過程中需要輸入銀行卡密碼。”小美說。
過程中小美有些猶豫,但這名男子突然提高音量,嚇得小美趕緊照做。
“他很大聲地呵斥,讓我想清楚!是聽媽媽的話重要,還是救爸爸媽媽重要?我當時真的很害怕!”小美說。
直到小美的媽媽劉女士(化名)收到扣款短信,母女倆才意識到被騙了,共計損失兩萬元。“她平常都很聽話的,我不該告訴她支付密碼……”劉女士懊悔不已。
冒充熟人“要借錢”、虛假購物“線下付”……
這些針對學生的騙局要小心
隨著中小學生接觸網絡時間增多,一些詐騙分子把黑手伸向孩子。除了免費游戲皮膚陷阱,一些常見的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學生和家長也要提高警惕。
比如,冒充熟人“要借錢”。很多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導致QQ或微信號被盜,有的甚至還會直接授權他人登錄。詐騙分子利用這個機會,開始用未成年人的名義四處借錢,或者發送詐騙信息實施詐騙。
還有,虛假購物“線下付”。詐騙分子會利用微信、QQ、小紅書等社交軟件,發布大量虛假廣告,通過精美的圖片與文字包裝,在低價的誘惑下,很多未成年人會通過線下商議后,直接付款購物,導致被騙。
還有,網絡追星誘惑。詐騙分子引誘未成年人加入虛假的明星粉絲群,以獲取明星簽名或禮物為誘餌,以打榜、刷禮物、募捐等名義實施詐騙,引導未成年人轉賬或陷入“刷單”陷阱。
警方提醒,家長要加強個人手機支付的安全保障,不要將手機支付密碼、網銀密碼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并關閉小額免密支付功能;在孩子使用電子設備過程中,建議要多留心查看,防止孩子點擊涉詐網站、被誘導進入詐騙群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