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作為AI算力的核心基石,被廣泛應用于大模型訓練、超算中心等領域,被譽為智能時代的“新石油”。
近年來,國產GPU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多個廠商積極布局GPU研發,試圖打破國外廠商的長期壟斷,在高性能計算(HPC)、圖形渲染、AI訓練等領域,國產GPU仍然面臨著硬件制程、軟件生態和市場適配性的挑戰;盡管目前與國際領先水平尚有差距,但國內廠商正在通過不斷優化架構、擴展軟件兼容性、強化產業鏈合作,推動國產GPU逐步走向成熟。
在國產 GPU 的激烈競爭賽道上,摩爾線程與沐曦股份作為兩大重要力量,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與競爭態勢。從技術生態到產品戰略,從財務健康到資本壓力,兩者的差異顯著,而這些差異也深刻影響著它們在市場中的表現與未來走向。
技術路線的分野:生態化布局VS垂直聚焦
摩爾線程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自主研發的“全功能GPU”。基于先進MUSA架構,率先實現了單芯片架構同時支持AI計算加速、圖形渲染、物理仿真、超高清視頻編解碼的技術,并覆蓋FP8、FP16和 FP64等全計算精度,能有效滿足AI、數字孿生、科學計算等高算力領域的多元化加速需求。
從技術生態維度看,摩爾線程主打“生態化建設”,模式更接近英偉達。其關鍵優勢在于:MUSA架構既能獨立演進,又能無縫兼容主流開放GPU生態。自研MUSIFY工具,可以實現CUDA代碼近乎“零成本遷移”到MUSA平臺,顯著降低開發者適配難度,這種的好處在于兼容性更強,也是其核心護城河。積極開源Torch-MUSA等工具鏈,向龐大的PyTorch開發者群體拋出橄欖枝,穩步構建自主生態圈,這點在國產里算走在前面的。
沐曦股份聚焦GPGPU,主攻B端AI訓練與推理市場,而宣稱的圖形渲染尚未有成熟產品落地。其MXMACA軟件棧雖然也兼容CUDA,但今年2月才開源,并且軟件的成熟度、移植工具的易用性、對開發者社區的支持力度不夠友好。更關鍵的是,其幾乎未布局傳統圖形能力,不好說是性能或兼容性稍有欠缺。這意味著直接丟掉了圖形工作站、游戲顯卡、部分嵌入式圖形等廣闊市場。
從產品布局維度看,摩爾線程采取全功能GPU,業務覆蓋AI智算、專業圖形加速和桌面級圖形顯卡等多個領域。它的MTT S80游戲顯卡,是國內唯一可流暢運行《黑神話:悟空》的國產顯卡。在AI智算層面,據招股書顯示,摩爾線程最新智算卡MTT S5000的FP32算力達到32TFLOPS,超過英偉達2020年發布的A100。而基于S5000構建的千卡智算集群效率超過同等規模國外同代系GPU訓練集群計算效率。
沐曦股份自稱,公司在GPU架構、IP、指令集、基礎系統軟件等方面都有自研。但從數據看,該公司最新推出的AI智算曦云C500的FP32算力只有15 TFlops,不到摩爾線程S5000的一半,且沒有超過英偉達的A100。
綜合來看,摩爾線程像個“全才生”,在下生態化的大棋,沐曦股份則像“特長生”,代價是生態還顯薄弱,產品線單一,在當前國際供應鏈存在不確定性波動的背景下,誰更具抗風險能力,誰家長期天花板更高,也顯而易見。
財務數據看端倪:穩健VS激進?
從兩家的財務數據看,兩家公司均尚未實現盈利,但營收規模均呈現增長態勢。摩爾線程近三年累計虧損額近50億元,虧損額度呈逐年收窄趨勢。沐曦股份近三年(包括2025年Q1)累計虧損約33億元,但虧損幅度仍在擴大。
從財務健康度看,兩家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均為負,2022-2024摩爾線程流出幅度相對穩定,沐曦股份凈流出幅度不斷增長。而應收賬款周轉率方面,摩爾線程顯著高于沐曦股份,說明在現金流入覆蓋度、回款速度、資產流動和償債能力方面,摩爾線程更勝一籌。
沐曦股份的財務數據顯得有些激進。2025年Q1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高達191.96%,令市場對其客戶回款能力有些擔憂,是否通過賒銷沖業績規模不得而知。同時,沐曦股份預付賬款余額高達11.07億元,這種高價囤貨策略在面臨供應鏈風險時可能帶來流動性風險。
技術優勢是定價話語權的底層支撐,從毛利率方面看,摩爾線程2022-2024毛利率增長至72.32%,高于同業水準,定價策略更具競爭力。
表:兩家公司核心財務與運營指標對比
從客戶穩定性看,沐曦股份的客戶變動有些大。2023年前五大客戶在2024年全部消失,2025Q1突然出現超訊通信,占比近40%,超訊通信也是沐曦股份的股東之一,分別通過穿透持股中能建智慧科技、四川訊曦于2024年6月和2025年2月突擊入股沐曦股份,這當中是否存在關聯交易合理性還有待觀察。
資本壓力:戰略自主vs對賭倒逼
近3年,摩爾線程也采取了與英偉達一樣高研發投入策略,累計投入38.10 億元,已推出5顆芯片,4代GPU架構和智能SoC產品;沐曦股份累計投入22.47億元,僅推出2顆芯片。
截至2024年末,摩爾線程擁有境內發明專利數量為402項;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沐曦股份的境內發明專利數量為245項。即使考慮一個季度的時間差,摩爾線程專利數量仍是沐曦股份的近1.7倍。畢竟GPU企業高研發投入是構筑未來收入增長和技術壁壘的基石,過去10年英偉達累計投入研發費用高達364億美元,才換來了如今的國際“一哥”地位。
據南方周末文章,芯片技術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體現在硬件性能,更在于軟件生態。業內人士表示,即便AMD公開宣稱其芯片性能優于英偉達,但因軟件生態無法與之抗衡,依然難以撼動后者的市場主導地位。
然而,無論是持續的高強度研發,還是構建龐大而粘性的軟件生態,都需要巨額且長期的資金投入作為后盾。這直接考驗著企業的資本實力和融資策略,也帶來了不同的發展路徑選擇與財務壓力。
摩爾線程選擇“先生態后利潤”的英偉達模式,強調長期投入和生態兼容以拓寬應用邊界;這種追求長期價值累積的戰略,使其在融資選擇上更注重自主權,保持了更大的戰略靈活性和財務彈性。
沐曦股份則押注“技術躍進式突圍”,試圖通過財務杠桿投入快速搶占一個垂直市場的統治地位。這種追求短期突破的激進策略,更容易利用附帶有對賭條件的融資來支撐高額投入,不可避免會帶來顯著的財務壓力。
這種差異清晰地反映在兩者的融資現狀上,摩爾線程公開信息顯示未設置對賭約束,戰略自主性相對更強。而沐曦股份則面臨較為顯著的資本壓力。私募大佬葛衛東豪擲8億元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而市場上此類高額融資通常伴隨明確的退出預期或相關安排,這也可能倒逼企業急于上市回血緩解資金鏈壓力,一旦IPO進程存在不確定性,企業可能面臨消耗高額資金回購股東股權,帶來極大的資金鏈壓力,只能背水一戰。
政策東風吹動著窗口期:英偉達特供芯片H20被禁后,國產GPU在政務市場滲透率3個月暴漲17個百分點。IDC預測,2025年中國超50%AI算力將轉向國產芯片,千億替代市場正在打開。
科創板提供的百億彈藥,將決定誰能真正跨越從“流片成功”到“生態構建”的死亡之谷。中國芯的黃金時代,不在上市鐘聲里,而在生態生根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