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舉辦七屆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今年將繼續宣布更多合作倡議和產業成果。
7月10日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杜廣達介紹,今年他們將推動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聯合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中國開發者網絡、開源中國等機構,在大會上發布《國際人工智能開源合作倡議》,號召全球以開源為紐帶,共商技術創新路線,共促技術成果賦能,共建開放包容社區,共享時代發展紅利。
模塑空間供圖
除此之外,本屆大會還將高水平打造產業交流平臺。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導舉辦大會主論壇和系列分論壇,解讀產業政策,發布最新成果,例如,在“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發展”論壇上,將發布人形機器人產業圖譜,邀請來自產學研用各界的專家展望具身智能發展趨勢。
將人工智能視為三大先導產業之一的上海,將通過哪些舉措實現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上海市副秘書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回答媒體提問時介紹,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規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180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增長65%,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她說,作為國家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上海搶抓垂類模型落地的“窗口期”,通過實施“模塑申城”工程,加快打造智能終端、具身智能、科學智能等5個關鍵生產力工具,推進制造、金融、醫療等6大垂類應用,加快形成產業創新、場景賦能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在本次大會上,大家也會看到相當多的應用場景展示。上海目前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來賦能各行各業:支持打造AI賦能新模式、深化布局AI應用新場景、優化完善AI落地新機制。
例如,在“算力 語料”兩大要素方面,加快大規模智算集群建設,提供普惠算力服務,建設高質量公共語料平臺,為基礎模型、垂類模型訓練提供優質燃料;同時,設立算力券、模型券、語料券,支持創新型企業、高校等優惠使用智能算力、語料庫等資源。構建“開源 社區”兩大載體,通過“開源”打破技術壁壘,依托“社區”連接創新孤島,加快培育面向基礎共性、典型場景的智能服務商。
她說,上海正在加大綜合性場景開放力度,面向全市征集50余個城市級示范場景,為垂類應用開發、落地、迭代、推廣提供訓練場和試驗田。特別在AI賦能新型工業化這一主戰場。
“我們正加快制定‘AI 制造’行動方案,圍繞電子信息、汽車、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10個制造業方向,體系化打造復合性場景、智能化產品和標桿工廠。”張英說,下一步,上海將堅持應用導向,發揮人工智能賦能百業的“頭雁效應”,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持續深化“模塑申城”工程。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