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色旋律與少年心聲交織”
“當舞臺故事照見成長足跡”
“悄然扎根的信念與勇氣”
“化作孩子們心中最深沉的力量”
……

心理情景劇《永不熄滅的火種》(宮曉譽/攝)
“高高舉起呀!血紅旗幟,誓不戰勝,終不放手……”《紅旗歌》的旋律在會場里回響,小演員們眼里的光也亮得更加純粹。這是延邊州龍井市開山屯鎮學校學生表演的心理情景劇《永不熄滅的火種》中最震撼的一幕,也是“一路童行”系列活動結業儀式上最令人感動的瞬間。
2025年4月初,“一路童行”社會實踐服務團剛到開山屯鎮學校時,孩子們的模樣還清晰地印在隊員們的記憶里,他們帶著邊疆地區鄉村孩子特有的質樸與真誠,見了生人會悄悄低下頭,課堂上即便有想法也很少主動開口。
這份藏在眼神里的拘謹,讓“一路童行”團隊感受到,這些孩子身上的自卑與退縮,需要更多敞開心扉的勇氣!
“一路童行”決定從紅色文化里找尋力量融進心理健康教育,幫孩子們焐熱心里的那團火,點亮邊疆教育那顆星。而要做這件事,得先從腳下的這片土地問脈尋根。

聽屯里老人講述過去的事情(宮曉譽/攝)
“過去的開山屯被稱為長白山下、海蘭江畔的"寶地",這里的工廠是當地的工業脊梁,譽滿兩江,那時的工人來去熙攘,數量甚至超過本地農村人口。但當時代的浪潮席卷而去,機器的轟鳴漸次沉寂,曾經熙攘的廠區褪去了往日的喧囂。那些在流水線上揮灑過青春的工人,有的隨浪潮遠赴他鄉,有的則守著這片土地,看著熟悉的廠房爬滿藤蔓。”在張繁榮的講述里,有著對往昔“兩江聞名”的自豪,也藏著對時代轉身的悵然。
“奮斗的故事!”
“生動的經歷!”
經過“一路童行”成員的記錄與整理,變成了心理課上的“活教材”!

延邊大學師范學院“一路童行”團隊(宮曉譽/攝)
課堂上,孩子們從一開始的小聲附和,慢慢敢舉起手分享想法,眼神里的光也一天比一天亮。從磕磕絆絆到張口就來,從僵硬拘謹到自然舒展,孩子們逐漸把心底的怯懦替換成眼神里的堅定,讓生澀的表達慢慢浸染上真情。
延邊大學師范學院“一路童行”團隊發揮專業優勢,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邊疆心理健康教育,為當地教育探索提供了新路徑。而這一份來自高校的實踐,正在為邊疆教育與歷史傳承增添溫暖的重量。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張植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