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wǎng)記者 王爽愛 濟寧報道
孔孟之鄉(xiāng),鐘靈毓秀。位于濟寧曲阜的尼山,是儒家文脈的起點,更是奏響2500年文明交響的精神原鄉(xiāng)。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座海拔僅有344.6米的小山,原名尼丘山。據(jù)《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于尼丘而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諱而稱之為尼山。
依托尼山而起的尼山圣境,與孔子博物館、孔子研究院并稱為“新三孔”,共同成為濟寧文化“兩創(chuàng)”的鮮活注腳。新近開放的魯源村,集文化體驗、研學教育、旅游度假于一體,依托豐富的沉浸式傳統(tǒng)文化體驗新場景,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風化人。
傳說,尼山是孔子臨川慨嘆的地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那一嘆,雖波瀾不興,卻聲振千古。尼山也因為孔子“集大成”而成為中國文化源頭的重要標志之一,成為歷代儒客朝拜之圣地。
古有孔子講學群賢畢至,今有尼山匯集全球文化交流使者。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此舉辦。不同國度、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傳承創(chuàng)新。
從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到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從第四屆全球媒體創(chuàng)新論壇到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數(shù)字文明尼山對話,尼山已然成為一個超越時空、跨越國界的文明交流大舞臺。它不再僅僅是那座簡單的地理意義上的山脈,而是一座肩負著人類文明交融偉大使命的精神高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