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廣電訊(全媒體記者 王逸雯 田晶晶 通訊員 周青青)用藥安全,事關健康。從今年7月1日起,一項新的藥品監管規定開始實施,根據規定,全國定點醫藥機構在銷售藥品時,必須掃描藥品追溯碼才能進行醫保結算。什么是追溯碼,它有什么作用,又該如何掃?

藥品追溯是藥品外包裝上的條形碼,相當于每盒藥的“電子身份證”,它由20位數字組成,具有唯一性。按照醫保管理有關規定,一盒藥品賣給患者后,就不能再被賣給其他患者,因此,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最終銷售掃碼的記錄。若存在多次終端銷售掃碼記錄,則該藥品就可能是“回流藥”或是被串換銷售。“一藥一碼”可實現全流程追溯,讓假藥、“回流藥”無所遁形。
市醫療服務中心稽查科張晶介紹,藥品出廠時即賦碼,流通、銷售各環節均需掃碼,醫保結算時系統會對比數據,攔截異常交易,查詢追溯碼信息時,會顯示提醒銷售信息,如果發現藥店未掃碼或掃碼異常,可保留購藥小票拍照記錄追溯碼,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或撥打8629010舉報查實后,違規機構將面臨處罰。

記者來到人民路的一家藥房內,看到這里進行過醫保結算的藥品均有藥品追溯碼。經過藥房門店工作人員現場演示后發現,藥品出售后,當該藥品再次掃描時,收銀機顯示單據檢測失敗、商品的貨號以及追溯碼已使用,同時顯示使用具體日期,代表該藥品已經售出過一次。

市民如何使用這樣的藥品追溯碼?醫療服務中心稽查科張晶介紹,如果市民購完買完藥品,建議兩天之后,打開國家醫保局公眾號,點擊醫保服務,點擊藥品追溯信息查詢,掃描藥品追溯碼。如果兩天后仍未查詢到藥品信息,就說明該藥品屬于機構結算時未掃碼或者藥品有其他的問題,可以向機構所賠,也可以向相關部門進行反映;如果買完藥品立即掃碼,顯示查詢到一次或者多次銷售信息,有可能遇到了回流藥。
記者探訪:藥品追溯碼新規在我市實施
小小藥品追溯碼,關系用藥安全大事。買賣藥要掃追溯碼,這一規定在我市落實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探訪。

7月8日,在位于人民路的一家藥店,市民張女士買完感冒藥品時,看到盒子上多了一個追溯碼,這打消了以往買藥時的一點顧慮。張女士說,以前聽說過回流藥的問題,老擔心自己吃的藥是否安全,現在自己拿到藥回家也能掃碼查驗,這回放心了。
為了斬斷倒賣、套刷和串換藥品的流通路徑,從7月1日起,全國定點醫藥機構銷售藥品必須要掃“藥品追溯碼”。銷售環節按要求掃碼后方可進行醫保基金結算,對此前已采購的無追溯碼藥品,列入“無碼庫”管理,暫可進行醫保結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醫藥機構都要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采集上傳。該政策已在十堰全面落地。
藥房門店經理劉美娟介紹,比如藥房之前售賣過的藥品,再次進行售賣,收銀系統會顯示重復掃碼,攔截此次交易,這樣對市民和藥房都有很大的幫助,市民買不到假藥,藥房的藥也不會重復掃碼銷售。

大型醫療機構服務的患者多、用藥種類多數量大,是藥品追溯碼的重要采集和應用端口。在市中醫院的門診取藥窗口,記者看到藥劑師發藥時熟練地把各個藥品的追溯碼逐一采集,完成信息采集后才將藥品交到患者手中。
市民童女士說,買藥時,藥房藥師都會進行掃碼操作,并告知藥盒上的藥品追溯碼功能,可以自己回家進行掃碼查驗,能清楚看到藥品的來源信息、流通信息,自己用藥也放心。
市中醫院藥學部主任童學飛介紹,目前,已經完成院內藥品追溯碼采集系統接入和人員培訓,藥品從進入醫院開始,包括入庫驗收與調配發藥給患者,都會同步采集藥品追溯碼,并將相應信息上傳到醫保信息平臺,確保所有門診患者所使用的藥品信息“有跡可循”。
而對于住院患者,藥品通常是批量配送。為確保每一盒藥都掃碼登記,醫院采用“拆零掃碼”模式。
市中醫院主管藥師曹超介紹,市中醫院售出的整盒藥品可以直接掃碼,拆零藥品采用“拆零掃碼”模式。例如,一盒失眠藥佐匹克隆片12片,若患者只需7片,我們會在拆零后再次掃碼,確保每一片藥都能追溯。
據了解,目前全市定點醫藥機構采集的追溯碼信息,上傳至湖北省醫保信息平臺,最終全部匯集到統一的國家醫保信息平臺,任何一個藥品在哪里入庫、何時銷售、具體購藥人都清晰記錄在網,實現了藥品銷售信息透明化和可追溯。
市醫療保障服務中心稽查科負責人何川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運用藥品追溯碼,聯合有關部門對倒賣“回流藥”進行嚴厲打擊,推動基金監管關口前移,從源頭上防范和遏制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堅決守好醫保基金安全底線,更好守護百姓用藥安全。
編輯:姜鵬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