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上海孤老遺留巨額遺產的消息引發熱議。這位1934年出生的顧阿婆,一生未婚且無子女,晚年入住養老院時曾試圖尋找靠譜監護人,最終與公益組織簽約完成意定監護協議。令人遺憾的是,顧阿婆于今年3月因病去世,而她留下的房子、存款、珠寶等遺產總額高達500萬元,卻因親屬失聯陷入繼承困境。
顧阿婆生前曾提及自己有一名收養的哥哥和一名姐姐,但其后人的具體信息早已模糊不清。盡管公證員嘗試多方調查,卻始終未能聯系到可能的法定繼承人。按照現行法律,此類遺產理論上屬于法定繼承范疇,不應直接歸國家所有。然而,由于線索中斷,這筆巨額資產可能面臨長期懸置的尷尬局面。
類似情況并非孤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海已有33.62萬名獨居老人,其中孤老占比2.74萬人。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老人身后財產分配問題正日益凸顯。為此,法律界呼吁孤寡老人盡早通過遺囑或協議形式明確遺產歸屬,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完善相關制度,為這類特殊群體提供更人性化的解決方案。
海峽網綜合自上觀新聞、映象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