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吉林的琿春,不靠海,卻被稱為“帝王蟹之都”,我們餐桌上每5只帝王蟹就有4只來自吉林。
不靠海的吉林,不聲不響地成了“海鮮大省”。
“活力中國調研行”的記者們來到琿春東北亞跨境電商產業園,來看看這個名字霸氣的帝王蟹。

在帝王蟹展銷館里,看到帝王蟹,大家都發出了由衷的感嘆,這兒的帝王蟹真大,而且很鮮活。不少人也是第一次知道,帝王蟹不是只有一個品種,目前銷售的就有紅帝王蟹和藍帝王蟹。
“帝王蟹不愧叫帝王蟹,真大,這一個得有好幾斤吧?”來購買帝王蟹的市民王先生向銷售詢問著,“現在帝王蟹六七斤,七八斤就是最大的了。”銷售人員說。
為了感受一下帝王蟹到底有多大,中國吉林網記者戴上手套,在銷售人員的幫助下舉起了一只帝王蟹,不禁感嘆:“真挺沉!”不僅是沉,帝王蟹還很活躍,幾只腿來回地動著。看見記者舉起了帝王蟹,一位市民感嘆:“這幾條腿的肉就夠吃一頓了!”


這帝王蟹,是如何帶著大海的味道,從遠洋走到中國人的餐桌?
其實,在來到帝王蟹展銷館之前,“活力中國調研行”的記者們先去了琿春對俄公路口岸。作為吉林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琿春市有4個國家一類口岸(2個對俄、2個對朝),琿春對俄公路口岸是吉林省唯一的對俄公路口岸。大家注意到,這里的大貨車已經排起了隊,等著前往俄羅斯,將那里的海產品帶回國。

據琿春市口岸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孫居峰介紹,琿春對俄公路口岸主要進口俄羅斯的海產品,“口岸對面,分布著多個俄羅斯優良港口,比如40公里以外的波謝特港,70公里外是扎魯比諾港,105公里外有斯拉夫揚卡港,還有距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僅274公里。依托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特別是大力進口俄羅斯活鮮產品。”他給出一組數字,去年,這里進口的俄羅斯鮮活海產品達2.5萬噸,全國80%以上的帝王蟹都是從這個公路口岸進來的。
現在,這個口岸已經幾乎達到了通關能力的臨界值,面對這一情況,孫居峰說:“琿春已于去年啟動新口岸建設,新口岸設計通關能力達200萬噸、過客200萬人次,今年內即將投入使用。屆時,整個對俄公路口岸的過貨量將提升3倍以上。”
從深海到餐桌,帝王蟹讓不臨海的吉林,用一種全新的姿態,續寫著與大海的緣分!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李易書 文圖
視頻 馬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