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當貴陽民族大聯歡廣場的潑水狂歡水花飛濺時,一場“經濟熱浪”也在廣場外圍蓬勃涌動。
上午,距離潑水節開始還有很長時間,廣場外圍的通道已被幾十家臨時攤位占滿。

“防水手機袋10元2個!水槍25一把!”劉攤主的吆喝聲淹沒在人流中。他面前的攤位上,堆滿了手機防水袋、水槍、水盆,攤前不停有人問價掃碼?!吧獠诲e,不枉今天早早來占位置!”他一邊補貨,一邊將客人購買的雨衣遞出。
相鄰的玩具攤主也是忙得滿頭大汗。她腳邊堆著十幾個空紙箱,囤積的200支水槍在開潑前已經賣去一大半。“平時一個月才賣幾十支,今天估計待會兒還要補貨!”她抹著汗笑道,“一會兒去把倉庫積壓的舊款水槍全部拿出來!”
而最吸引游客駐足的,是穿插其間、散發著濃郁貴州風情的非遺特色攤位,蠟染生花,刺繡攤位前,藍白相間的蠟染布隨風輕揚,銀飾叮當,陽光下,鏨刻好的銀花閃閃發光,土陶古韻,不少追求生活美學的市民對這些充滿手作溫度的器皿愛不釋手。
冰漿、蛋包洋芋、安順裹卷,門口小吃區更是熱鬧非凡,地道的貴州特色美食成了俘獲大批外地游客的“利器”。冰粉攤主老吳的攤位前排起長隊,他和妻子一個盛冰粉,一個舀紅糖,動作快出殘影?!斑@會兒賣了100多碗出去,冰塊快用完了,馬上去補冰桶?!彼吲d地說。
空氣里彌漫著誘人的香氣,蛋包洋芋在鐵板上嗞嗞作響,金黃焦香,安順裹卷的米皮薄透,包裹著酸辣爽口的餡料,現打的冰漿混合著新鮮水果和糯米,清涼解暑。一位來自上海的游客王小姐捧著一份裹卷笑道:“又解饞又解暑,這個味道太‘貴州’了!”
下午5點,狂歡漸息,但經濟漣漪仍在擴散?!百u姜茶啦!驅寒防感冒!”幾位茶飲攤主敏銳推出暖飲服務,為渾身濕透的參與者送上貼心的暖意。手機維修攤前也排起隊,“手機進水急救”的招牌剛立起,就有五六名濕漉漉的年輕人焦急等候。
非遺攤位前人流雖稍減,但熱度未退。蠟染阿婆正在打包幾位游客定制的小方巾,銀匠楊師傅也接到了幾個定制銀飾的預約。土陶藝人的幾個特色水罐被幾位懂行的收藏愛好者買走?!皼]想到潑水節也能讓老手藝被這么多人看到、喜歡,”楊師傅感慨道。
“今天流水很不錯!”經營百貨的趙老板清點著攤位上所剩不多的一次性毛巾,盤點著手機里密集的收款記錄,笑得開心。他的攤位上,除了熱銷的一次性毛巾,也順帶賣出了不少印有貴州風光的明信片。
“希望以后能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我們也多多參加!”暮色漸沉,攤販們推著空貨車或收拾著滿載收獲的行囊離去,臉上掩不住疲憊與更濃的喜悅。廣場上蒸騰的水汽與喧鬧已漸漸消散,但這場由水花澆灌、由一碗碗冰粉、一份份小吃、一塊塊蠟染共同織就的“潑”財生機與濃郁煙火氣,融入貴陽夏夜,訴說節日的歡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丹靈 王華 汪林靜陳偉豪
編輯 駱航念
二審 李劼
三審 周文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