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農,天下之本也,廣大黨員干部當以“心”執筆,推動鄉村發展規劃優、任務明、特色顯、資源富,在鄉村廣闊天地間書寫一篇鄉村振興優美華章!
以初心執“起”素筆,當傳承“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的精神,統籌謀劃、繪就藍圖。“鄉村振興,規劃先行。”初心是黨員干部的航標、規劃是鄉村振興的起點。來到鄉村一線,廣大黨員干部應當把促進鄉村發展作為自己的初心,用腳步丈量田地,通過在田間地頭實地走訪調研,真正把心沉到鄉村中去,“望”鄉村的美景,尋找一片宜居宜業宜游的村落;“聞”泥土的芬芳,詳細查看本地特色種養殖業等發展情況;“問”村民的意見,聽一聽致富能手、鄉賢五老們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通過邀請專家,選擇第三方等方式,選擇一條適合本地的發展路徑,制定出相應的發展規劃,最終“切”好致富的良方!
增信心勇“承”重任,當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念,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指向明確,任務清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對鄉村振興戰略重大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要致廣大而盡精微,真正從高處著眼,從細節出發,充分融入國內發展大循環。一方面,要找準農村發展的薄弱點,在基礎設施、人居環境上下大功夫、苦功夫,全力推進農村三大革命,真正讓農村美起來、靚起來;另一方面,黨員干部要善于發現農村的優勢、城區的不足,通過取長補短,用“鄉韻”吸引游客探訪鄉村,用“特產”滿足城市的“菜籃子”“米袋子”,不斷提升農村經濟水平、城市生活水平,實現共富共享。
強決心變“轉”思維,當秉承“破舊立新涌新力,繁華生輝鑄輝煌”的理念,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發掘特色,做大產業。”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而產業振興必須體現鄉村特色。鄉村產業發展,關鍵確保產品質量“立得住”、營銷手段“遍開花”、品牌口碑“叫得響”。廣大黨員干部要聚焦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有別于城市的“洋氣”,用好特色物產資源、自然風光,多沾染農村的“土氣”,選擇合適的產業類型、發展方向,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同時接好農業的“地氣”,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農工并舉、產銷貫通的現代化鄉村產業,最后通過聯農帶農惠農富農機制,實現農民生活有“底氣”。
持恒心聚“合”資源,當樹立“一蕊獨開無盛景,百花齊放滿園春”的意識,齊心協力、爭創佳績。用好各項資源是鄉村發展的保障。廣大黨員干部要加大實施農學研一體發展模式,鼓勵科技下鄉,加快現代農業、綠色增產、食品安全等技術引入到田間地頭,開對鄉村發展“藥方子”;同時以市場化的方式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鄉村發展一線;更以需求為導向,做到人才優勢與當地發展相契合,按照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則,打造出以種田大戶、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農技能手為主體的后備人才庫,留住一批沉下來的“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農博士”人才隊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