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濮集留守兒童活動中心負責人王加勝帶領揚州大學醫學院支教團一行前往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卜陳學校、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拜訪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葉連平老先生。這位年近百歲的鄉村教育守望者,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教育者的無私奉獻。
初心不改:葉老與鄉村教育的熱土
揚州大學醫學院支教團隊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卜陳學校校長居平樹的帶領下參觀了這所承載葉老鄉村教育經歷與榮譽的學校。數十年來,葉連平老先生在這里深深扎根于鄉村教育的土壤,他的身影見證著歲月的流轉與對教育的堅守。
進入卜陳學校葉連平老先生的榮譽室,居平樹校長如數家珍般地向團隊成員介紹葉老這些年來獲得的各類榮譽:“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最美奮斗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一本本鮮艷的證書,一個個閃耀的獎杯,一幅幅動人的照片,見證著這位鮐背老人畢生致力于鄉村教育,以滿腔熱忱傾注心血,用愛照亮留守兒童成長成才之路的初心和堅守。
探訪過程中,關于葉連平老先生的感人故事和葉老的教育情懷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教育精神。此外,團隊成員還了解到,葉老拿出全部的積蓄成立“葉連平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葉連平精神已經超越了貧瘠鄉村,影響到了整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鄉村教育,自愿向“葉連平獎學金”捐贈,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葉老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在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偉大的鄉村教育事業中來。
歲月守望:葉老憶往昔鑄愛之豐碑
踏入“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正端坐在簡陋的書桌前寫字,這位老人就是被稱為“鄉村燭光”葉連平老先生。在探訪現場,葉老精神矍鑠,聲情并茂地向支教團講述自己從事鄉村教育事業數十年來的經歷和感悟。他回憶起在歲月長河中的坎坷經歷,滿懷深情地表達了對黨的感恩之情。
如果要問葉老為什么如此執著于教書育人,這或許與他年輕時的經歷分不開。年輕的葉老熱愛學習,對知識有著極為強烈的渴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葉老由于家庭貧困,高中讀了僅僅一學期,就因無法負擔學費無奈輟學,跟隨父親去南京謀生。
“我原本是教語文的,但在美國大使館工作的三年間耳濡目染,竟然學會了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現在我也教英語了。”自1991年退休以來,葉老對課堂念念不忘,經常回到學校義務授課,不求任何回報。2000年,隨著卜陳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顯。面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孩子們無人輔導的現狀,葉老師毅然決定利用自家房屋,創辦“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為孩子們免費提供英語輔導。24年來,葉連平老先生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成了鄉村教育的一片沃土。超過2000名孩子在這里接受了葉老的英語啟蒙教育和學業幫助,在葉老的關愛下學會了堅韌與自信,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擁有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響悠長:葉老精神激蕩心靈之湖
聽聞暑期支教團來自揚州大學醫學院,葉老熱情地與團隊成員分享手寫的日記《謁史公祠》,暢談自己在揚的經歷,深情講述了史可法在揚州保衛戰中表現出的忠貞愛民與犧牲精神。“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就要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談及史可法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之時,葉老慷慨激昂,幾近哽咽,能夠感受到史可法犧牲自我的精神與葉連平老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追求有著深刻的共鳴。
“生命不息、戰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希望我的最后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的!”這句話,葉老不止一次說過。探訪現場,葉老耐心向團隊成員解釋何為“死而不已”。這些年葉老有不少學生從事醫學事業,與他們的交談中,葉老得知人體解剖教學所用的人體標本稀缺,因此葉老立下遺囑,百年之后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院當標本,為醫學事業做最后的貢獻。同時,葉連平獎學金不會斷,仍會繼續幫助有志學習但家庭困難的孩子們,為鄉村教育事業發揮余熱。
臨別前,葉老邀請團隊成員至留守未成年之家圖書室內挑選喜歡的書籍,并為每個成員在書本扉頁題寫了獨一無二的贈言。這份贈言,是感動,更是激勵與鞭策。揚州大學醫學院支教團隊成員在這短短的一個多小時,了解葉老的事跡,心靈倍受震撼;聆聽葉老的教誨,內心滿懷崇敬。葉老的分享更像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為醫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和人類健康事業注入更多的動力與激情。
葉連平老先生是鄉村教育的璀璨明星,他用自己的一生書寫了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史詩。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崇高教育理念將永遠指引后輩砥礪前行。未來,團隊成員將以葉老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攜手共進,為鄉村建設和醫學事業貢獻青春力量!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鄉村教育,共同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