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愿景下,為深入了解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普及綠色建筑與低碳環保相關知識,7月8日至7月10日,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綠水行舟隊”赴蚌埠市靚淮河工程所在地、綠地國際花都社區及安徽建工嘉和公司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助力低碳發展,賦能綠色創新。
綠潤淮岸:感受“靚淮河”綠色環保成果
7月8日下午,團隊成員滿懷熱情與期待,踏上前往靚淮河綠色環保工程的實踐之旅,投入實地調研工作當中。隊員們首先參觀了靚淮河工程的多個項目現場,親眼見證淮河生態修復、城河相融、一水激活交通、文化、旅游、養生等多業態發展的顯著成效,淮河兩岸綠意盎然,仿佛大自然最絢爛的織錦鋪展于碧水之畔。
人們在岸邊悠然自得地散步、游玩,或攜手漫步,笑語盈盈;或獨自倚欄,靜觀流水潺潺,享受著大自然賦予的寧靜與美好。孩童們在草坪上追逐嬉戲,為這幅河岸畫卷添上最純真的色彩。團隊成員與正處淮河岸邊廣場的當地居民、游客進行訪談交流,一位定居于淮上區的居民表示,靚淮河工程的推進讓淮河兩岸游玩的人變多了,剛通車的濱河大道也方便了日常交通通行,相對從前生態環境更加優美。隊員們還就綠色環保工程與民生、綠色建筑知識方面展開宣傳普及,讓低碳環保的文化內涵得到更加充分的彰顯,使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社區絮語:與民攜手,共筑綠色家園
實踐活動的下一站位于蚌埠市綠地國際花都社區,社區總占地約300畝,其中綠化面積近8萬平米,綠化覆蓋率達45% 。7月9日,團隊成員進入社區開展實踐調研,社區內綠樹成蔭,宣傳欄上記錄著許多社區環保建設的相關活動。
隊員們跟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參觀了社區內幾處采用綠色建筑設計的住宅樓和公共設施。據了解,社區在早期建設期間便投入使用綠色建材,建筑采用了外墻保溫材料、太陽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統等綠色技術應用,在節約能源、減少碳排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居民的居住品質。探訪過程中,團隊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居民面對面交談,針對綠色發展提出自身見解,為社區建設構筑美好未來藍圖,彰顯青春活力。
企業探訪:深入了解綠色建筑前沿技術
實踐活動最后一站選在了安徽省內綠色建筑技術領先的企業——安徽建工嘉和建筑工業有限公司。綠色建筑涉及到綠色建材、節能技術的選擇、PC構件的生產制造等,7月10日,團隊成員在企業有關負責人曹先生的帶領下深入了解到新型PC構件的創新材料類型、建材結構優化及加工過程。
通過實地進入構件加工車間、全自動預制管樁廠以及預制梁廠,團隊成員對綠色建材在低碳節能、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優勢有更直觀的認知。曹先生指出,綠色建筑在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和控制污染上具有前沿性,在環保需求逐漸擴大的今天,加以政府政策扶持,綠色產業園項目能夠得到長足發展,前景廣闊。與有關項目負責人的學習交流,進一步開闊隊員們對綠色建筑市場未來發展前景的認知,收集行業信息,拓寬了團隊在綠色建筑領域的視野。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安徽財經大學的學子們切實感受到蚌埠市綠色建筑發展情況,見證生態工程為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攜手節能減排,共繪綠色未來”,在接下來的時間,實踐隊員們將秉承“誠信博學、知行統一”的校訓,通過切實行動,為推動“雙碳”政策落實貢獻青春力量。
(安徽財經大學 譚桂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