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山東大學法學院“尋根問源,百廿印記”實踐團隊成員張杜港、李鑫意同學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踏梯村和菏澤市牡丹區都司鎮周樓小學兩地開展支教活動,面向當地中小學生進行山東大學校史宣傳。兩位同學圍繞山大校史名人,面向湘西和菏澤當地的中小學生展開教學,以課堂形式講述山大故事,傳遞山大精神。
8月19日,張杜港同學向同學們介紹了我國著名現代作家老舍,對其生平經歷、主要作品進行簡要介紹,講述其與山東大學的深厚淵源。作為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先生曾應山東大學文學院聘約來到青島,于1934年至1936年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在山大期間,他撰寫的散文《青島與山大》刊登在當年的《山大年刊》上,影響深遠。張杜港同學還向同學們介紹了名作《駱駝祥子》的主要情節,推薦大家課后仔細閱讀,體悟其反映出的舊社會黑暗現實,品味老舍先生對文化、民族與時代的關注。
8月21日,李鑫意同學圍繞聞一多先生的生平展開教學,她向同學們展示了聞一多在山東大學的任教始末、與山大師生的相處故事以及其主要著作。1930年8月,聞一多先生應楊振聲校長的邀請,來到山東大學前身——國立青島大學任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期間,他奠定了其《詩經》研究的基礎,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山大人,如破格錄取了著名詩人臧克家。任教之余,他還在校史上留下了“酒中八仙”的美譽。
通過山大校史課程的講授,當地同學對聞一多、老舍等山大名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山大“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深有感觸。成員探索采用支教方式傳承山大歷史、傳遞山大故事、發揚山大精神,以校史文化不斷提高山東大學的影響力,未來,團隊成員將以多種方式進行校史探訪,展現山大人的擔當與使命!
(山東大學 王好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