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但在愈加應試教育化的背景下,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當代學生中缺失,許多傳統文化甚至面臨著失傳的風險。因此,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展了“智匯古韻,創煥永旌”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嘗試著改善這一情況。
“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智匯古韻,創煥永旌”社會實踐團隊成立的初衷便是以支教教師的身份深入社區學校,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孩子們科普和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次活動利用暑假,該實踐團成員前往澗西區河南科技大學附屬小學開展為期12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的成員由自主踴躍報名并經過層層篩選,留下了能力強,態度積極的同學。歷經一個月的長時間準備,“智匯古韻,創煥永旌”社會實踐團隊精心種下并呵護的種子終于迎來發芽的時刻。在經過一系列探討、走訪后,團隊積極與河科大附小相關負責人對接,于7月8日前往河科大附小開始上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在是神圣無比的,在為孩子們帶去不一樣知識的同時,更讓孩子們了解其他世界。在前期準備工作中,隊員們十分積極謹慎也遇到了不少麻煩,要怎樣按照課時編排課程,要怎樣根據孩子們確定適合的上課方式,怎樣組織好孩子們并確保他們的安全等等,這些都是成員們從未面臨過的問題。不過在面臨這些問題時,社會實踐團隊隊員們卻一點沒有退縮,在課前積極深入討論。一次一次的探討、一次一次的請教、一次一次的修改,這些隊員們課前做的功課,讓團隊在面對孩子們時,有足夠的信心和底牌。
第一節課教的課程是24式簡化太極拳,在課堂中,隊員們積極準備了許多關于太極拳的小知識和小故事,在保證同學們積極上課的同時也不會因失去耐心和興趣而很快感到枯燥。第一節課時,太極拳團隊一個人在臺上展示,一個人在臺下講解,另外兩個人在孩子們中間糾正動作,在教的過程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通過“演示——跟動作——復習”的方式,孩子們學習起來非常輕松,同時隊員們也在課堂中邀請孩子們來分享生活中的太極故事,來與孩子們積極互動。
在后續課堂中,太極拳隊員通過積極應變,很快對孩子們的紀律有了管控方法。有意思的是,成員們紛紛發現,在取得孩子們的信任后,前期紀律管控難的現象迎刃而解。這時候隊員們才深刻體會到,教學是以孩子們為主角,站在孩子們的角度順水推舟,而非簡單的粗暴管控。這讓隊員們也更加堅信:若是清風徐徐,定能潤澤群芳。
“繼往圣之絕學,揚華夏之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而科普教育是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輔助手段。“智匯古韻,創煥永旌”團隊致力于通過將現代科學知識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對文化的熱愛。上課期間,隊員們通過實驗、游戲、講座、展覽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科學技術的奧妙和趣味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科學家們的故事與精神,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和體驗中感受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智匯古韻,創煥永旌”社會實踐團隊在帶領孩子們上課的同時也在不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在困境中不斷尋找前進路線的方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習近平總書記殷切的囑托成為實踐隊員們接續奮斗的不斷動力。隊員萬里曉爍表示,本次實踐活動給了他不一樣的角度丈量祖國大地,正所謂“青春正當時,要勇擔重任”,或許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揮志愿服務精神,才不負這次的支教時光。為此,希望以自己的星星之力,擘畫中華的錦繡畫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