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慶寨從事黨史研究27年,他在接觸黨史的過程中,了解到陳延年和陳喬年的革命英雄事跡,并對其展開了專題研究。“研究歷史人物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生平事跡,更要深入理解他們的思想變化和心路歷程。”方慶寨認為,宣傳歷史人物時必須基于真實可靠的資料,避免斷章取義和道聽途說,這樣才能確保歷史的真實性和教育的有效性。
從被抄家逃亡到赴北京、法國等地學習,陳延年、陳喬年的思想受到啟蒙,從對理想的迷茫到對理想的追尋,最后堅定理想,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在方慶寨看來,陳延年、陳喬年雖出身于大戶人家,卻自小是在艱難困苦中成長。父親陳獨秀為革命奔走呼號,很少顧家,但他卻以開明平等的教育方式注重鍛煉兄弟二人,為他們日后堅定地走上革命之路奠定了基礎。
在與團隊成員探討如何更好地弘揚延喬革命精神時,他表示,傳承延喬精神不僅要講好他們的革命故事,還要揭示故事背后的本質思想和精神內涵。“理想信念貫穿他們的一生,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這一切都是他們對理想信念的踐行。”
“在前期,團隊成員對于延喬兄弟事跡及其精神內涵已有一定的了解,經過方老師的講解,兩位烈士的形象更加豐滿了。”團隊成員姚夢茹說到。對陳延年、陳喬年的精神內涵進行深入學習后,實踐團成員隨后前往陳長璞的住所,進一步了解延喬兄弟二人的革命事跡,從不同維度把握和理解他們的革命事跡和心路歷程。
陳長璞向實踐團成員講述了延喬兄弟青年時期的學習生活情況,介紹了他們革命事跡。陳長璞從父親陳松年那里得知,伯父陳延年任廣東區委書記時經常和工人農民們打成一片,身著短袖褂,腳穿土布鞋,體驗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艱苦,將廣東地區的黨員從原先的幾百人發展到近萬人。她追憶往昔感慨萬千:“我的兩位伯父始終堅持深入群眾,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向他們講述革命的道理,為人民群眾的權益奮斗終身,甚至付出生命。”
四十多年前,由陳長璞的父親陳松年、原市政協委員李帆群、原安慶市圖書館館長張君、圖書工作人員萬峰巖一行四人成立的“研究小組”在安慶開展了搜集延喬兄弟史料的工作。他們前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走訪陳氏父子三人生前的同事和朋友。由陳松年參與編寫的《兄弟碧血映紅旗》于2012年9月出版,書中匯集了45篇有關于延喬兄弟的事跡資料和100余幅珍貴的照片。
二十多年前,陳長璞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20世紀80年代起,陳長璞便致力于祖父及兩位伯父相關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獨秀園的修建。近年來,她受邀走進多所學校,為學生們講述陳延年、陳喬年的故事。“我一直為他們的精神傳承作出不懈努力,如今你們是傳承延喬精神的主力軍,希望你們能夠感悟延喬精神的核心內容,用實際行動傳遞‘延喬新聲’。”
“一百年前,一群青年人扛起救國大旗。一百年后,一群青年人揚起強國之帆。在安慶這片紅色熱土上講述好延喬兄弟的故事,我們深感責任在肩。”團隊成員李武說到。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入社區、學校,以“微宣講”為載體,在社會實踐中引導廣大群眾和青年學子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讓延喬精神深入群眾的心中。
(劉子陽 陶玉涵 李武 孫佳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