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全國所有勞動者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正式出臺。從明年1月1日起各類用人單位的職工都將開始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這是黨中央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有利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人力資源充分利用,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延遲退休背后的本質:一是人的預期壽命變長。1949年的時候,我們國家的人的平均壽命大約40多歲,到新中國建立以后,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0多歲,甚至發達地區已經達到了80多歲,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有機會過百歲人生的,50歲退休,55歲退休,社會的社保無法支撐將近40年-50年的負擔。二是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據了解,80后出生3000多萬人,90后出生2000多萬人,00后出生1000多萬人,目前14億人口的國家我們的出生人口只有900多萬。人口發展的趨勢是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低出生率。由此可見,人口的中位數大概是在38.5歲,也就是說80和90現在是中國人口基數最大的人群,但再過10年呢?再過20年呢?據預測,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將突破4億,占比超過30%;到2050年,中國的1/3以上的人在60歲以上,所以延遲退休勢在必行??傮w看來,我國現行退休年齡總體偏低問題突出,與人均預期壽命、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勞動力結構變化、人力資源充分利用等不匹配、不適應,經過長期的謀劃醞釀,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
穩妥推進延遲退休:一是差別化延遲退休。延遲退休并不會“一刀切”,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地域差別化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進行靈活調整,比如重體力勞動者、高壓力勞動者、高海拔地區勞動者,就需要因地制宜,既要確保政策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又能保障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二是實行有彈性的退休制度。即設定一個退休年齡區間段,當員工到達退休年齡的最低限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這個年齡之后選擇合適的時間點辦理退休手續,到達退休年齡的最高限時,則必須辦理退休手續。實行有彈性的退休制度,一方面可以給予職工更大的自主權,體現人文關懷;另一方面使一些有精力、有能力的人員可以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余熱,避免人力資源浪費。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單兵突進”,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協調推進。對于與原來退休年齡相關的政策,要隨著改革進行相應調整;對于改革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也需要相應配套措施及時跟進。但是,無論政策如何調整,保持身體健康,積極面對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卡如鄉黨群服務中心干部 劉曉玉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