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美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育是學校開展美育的主要途徑,對促進學生品德、智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畫欣賞在整個美術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畫的意境美,承載著畫家對宇宙、自然、人生的思想感情,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體現,是傳統文化綜合影響的藝術成果。中國畫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淵源,在意境意象的表達內容、藝術精神的追求、藝術風格與韻味的傳達等方面,與詩歌等文學作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詩畫合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內涵。對中國畫意境的解讀,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傳統美學的魅力,提高審美素養,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學會表達感受,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本文試圖通過梳理中國畫意境的內涵,探究意境之美。滲透到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和“散點透視”的原理,對中國畫欣賞教學進行方法研究,從審美機制的角度為學生搭建繪畫藝術與文學作品之間的橋梁,讓中國畫欣賞與詩歌欣賞融為一體,讓學生對藝術作品主題的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力爭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用藝術手法表達情感的方式。中國畫“意境美”教學研究在中學美術課堂素質教育中的價值、中國畫“意境美”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本課題的研究內容。文章立足初中美術教學實踐,從教學實際出發,探究學生對“意境”這一概念相對空洞的來源及界定,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思維特點,分析中學生美術教學現狀,提出開展中國畫“意境”教學研究的必要性,結合教學的認知內容,訓練學生,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最后,作者以自己的教學感悟作為結語,表達信心與期待。
展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