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不斷創新載體、多措并舉,搭建平臺,有形有感有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處處生根發芽。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導力量在黨,關鍵在各民族黨員干部。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納入干部“兩學一做”教育培訓內容,融入黨支部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和黨員培訓必修課,構建全覆蓋立體式干部教育體系。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一把手”工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列進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形成黨委全面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統戰部門牽頭協調,各單位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突出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全方位、多層面用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堅持文化鑄魂,不斷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文化潤疆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文化浸潤的方式解決最為關鍵的認同問題。充分發揮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播室等文化陣地作用,以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認同為目標,以“苞谷馕”式的語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宣講,切實為基層群眾澄清模糊認識、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常態化組織開展村歌村舞大賽、文藝匯演等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常態開展講授思政課、大小手聯誼等活動;依托“石榴籽”小課堂,積極組織返鄉大中專院校學生與中小學生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牽大手”活動,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堅持依法治理,維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穩定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加強村網格化管理,發揮基層矛調中心作用,用心排查化解群眾矛盾糾紛。落實領導包案、帶案下訪和坐班接待信訪制度,用心用情做好信訪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深入推進“八五”普法進農村活動,引導各族干部群眾遵法學法用法,不斷增強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堅持不懈抓基層、打基礎,注重把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促進民族事務治理向法治化、社會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