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3日簽署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王振義、李振聲、黃宗德四人“共和國勛章”。其中,李振聲院士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甘作麥田“守望者”,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全部獻給了小麥育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重大成果,為我國糧食生產做出巨大貢獻。
致敬麥田里的“守望者”,學習“我將無我、矢志報國”的愛國情懷。李振聲出生于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從小他就立下宏愿,要用科技的力量改變中國農業的面貌。68年前,他響應中央支援大西北的號召,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決然奔赴陜西楊凌從事小麥育種研究,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之中。正如李振聲院士所說:“國家培養了我,我應該向國家作出回報?!睆V大黨員干部要堅定報國信仰,將個人小我融入祖國大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和發展,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致敬麥田里的“守望者”,學習“破冰前行、開拓創新”的堅定意志。面對當時小麥品種單一、抗逆性差、產量低的困境,李振聲沒有畏縮,而是踏上了小麥遠緣雜交育種這條前人未曾涉足的道路,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與篩選,終于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高產、抗病、抗逆的小麥新品種,他的這一創新成果,不僅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也為全球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借鑒。黨員干部要從李振聲的經歷中汲取創新智慧,敢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主動謀劃,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新辦法、新規律,不斷開創新局面、創造新偉業。
致敬麥田里的“守望者”,學習“心系蒼生、奮進擔當”的為民之姿。李振聲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才能真正造福于民,因此,他積極倡導并推動農業科技下鄉,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種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并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政策的制定,為推動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黨員干部要以李振聲為榜樣,銘記“為民造?!辈攀亲畲蟮恼?,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到百姓中搜集民意、宣講政策、解決糾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