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中華文明接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物質基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繪就“美麗中國”畫卷任重而道遠,不但需要宏觀布局,還應從細處著墨。
挖掘綠色資源,系統治理污染。要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源頭治理,在藍天保衛戰中,因地制宜采取清潔能源、集中供熱替代等措施,抓好散煤、燃煤鍋爐、工業爐窯污染治理。在碧水保衛戰中,抓住“和諧”這個根本,促進人水和諧。在凈土保衛戰中,扎實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一方面要謹防新增污染,另一方面要根治長期積累的土壤和地下水嚴重污染問題。要加大綠色資源挖掘力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既要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又要謀求長遠、統籌協調,讓每一份綠色資源都更有“前景”。堅持以“生態 ”的理念,在保護好生態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基于綠水青山生態優勢的內生性產業,深挖山水資源價值,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創造更多“生態共富”的創新實踐成果。要深挖山水文化潛質,做足全域旅游、特色旅游文章,不斷開發新景點,打造網紅地,更好地釋放生態的經濟價值。對傳統產業加大改造升級力度,推動傳統支柱產業迎來新發展,也帶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不斷提速。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打開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用好綠色資源,發展新質生產力。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更是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好新型能源體系,做好綠色資源的保護和修復工作,持續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法科學精準施治,讓藍天永駐、綠水長流的生態畫卷澤被后世。要積極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不斷拓寬綠色資源轉化路徑,發展循環經濟、推行生態產業、共享生態紅利。
良法保障善治,護航生態建設。要以法治護航美麗中國建設,以良法保障善治,完善公益訴訟,加強生態環境領域司法保護。要加強氣候變化、新污染物治理等重點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人才是支撐美麗中國建設的第一資源,是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的最活躍、最積極因素。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要優化生態環境科技人才自主培養模式,探索跨院校、跨地區生態環境科技人才培養模式。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新征程上,始終保持戰略定力,迎難而上、接續攻堅,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形成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思想共識、行動共識,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五指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謝佳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