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繪就宏偉藍圖,尤其聚焦于強國復興與文化繁榮,標志著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邁入新階段。由此明確了深化文化改革的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鋪設了堅實基石,指引了清晰路徑與創新舉措。廣大黨員干部當勇擔使命,積極投身文化傳承與創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異彩,通過傳承發展、交流互鑒,煥發新的生命力,攜手“向新而行”,共筑文化自信新篇章。
追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的深厚底蘊,凝聚傳統文化精神內核,使“文化根脈”源遠流長。悠悠華夏,歲月綿長,底蘊深厚,此乃吾輩之傲骨、精神之磐石。華夏兒女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鑄就了輝煌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其中深藏著家國情懷、仁愛之心、禮義之道、中庸之智、和合之美、變革之勇、崇德向善、和諧共生等核心理念、精神追求與道德風范。加之《周易》的深邃哲理,《論語》的仁愛教誨,唐詩的豪邁壯麗,宋詞的細膩溫婉,元曲的風趣通俗,明清小說的世態人情,共同織就了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文化圖譜。站在新時代的潮頭,廣大黨員干部作為文化傳承的領航者、守護者與創新者,肩負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我們應當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研究,深入挖掘其跨越時空的價值魅力,讓古老的文化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新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我們砥礪前行的“燈塔”。如此,方能讓中華文化的根脈綿延不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及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與文化滋養。
順應“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變革潮流,釋放傳統文化現代價值,促“文化繁榮”百花齊放。在當今時代,社會變革的浪潮洶涌澎湃,傳統文化不再是靜謐的畫卷,而是化作了動態的旋律,與科技創新共舞,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正如近年來《只此青綠》等文化節目的熱播,它們不僅再現了《千里江山圖》等傳世名作的壯麗,更通過現代舞臺技術、數字媒體的巧妙融合,讓古典美學跨越時空界限,觸達億萬觀眾的心靈。同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正逐步揭開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紗,如故宮博物院的數字展覽,讓紫禁城的輝煌不再局限于磚瓦之間,而是化作虛擬世界中的一場場精彩旅行,讓全球觀眾都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背景下,廣大黨員干部應勇立潮頭,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橋梁與推手。我們要積極擁抱科技創新,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讓傳統文化以更加鮮活、多元的姿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滋養心靈、啟迪智慧”的重要力量。
擁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姿態,拓寬傳統文化國際視野,令“文化交流”跨越時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于其悠久的歷史積淀與廣納百川的包容性,不斷吸納外來文化的精華,又自信地展現自身的獨特風貌。在今天,我們更應主動作為,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舞臺中央。通過“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平臺,我們加強了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聯系,更促進了文化的深度交流與互鑒。從古老的”絲綢之路“到現代的”數字網絡“,文化的橋梁越架越寬,中國的哲學思想、文學藝術、民俗風情等,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著世界。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應堅持文化自信,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加強與全球文化的對話與合作,同時也積極學習借鑒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實現文化的雙向交流與互鑒。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生、共同進步的美好藍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