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是農村工作的“排頭兵”,是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直接參與者、實踐者和推動者,也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承擔著維護地方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等重要責任。
隨著社會經濟逐步發展,農村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當前村干部中年輕干部較多,大多數為未就業大學畢業生,由于就業考錄、選擇其它行業就業等因素,村干部隊伍待遇偏低、崗位責任壓力大、農村工作復雜繁瑣,薪資待遇較其它行業工資偏低等原因,年輕干部經濟壓力較大,村干部崗位吸引力不足、難留人的問題依然存在。二是作用發揮不平衡。在目前的村干部隊伍中,大多數履職能力強,工作表現突出,辦事公正公平,干部群眾認可度高,到村任職后角色轉換較快,對村情民情戶情掌握全面,工作推進有力,有效推動了各村各項工作。但由于個別村干部對鄉村工作經驗缺乏、思路視野不寬、缺乏工作魄力等原因,加之“傳幫帶”力度不夠,個別村干部工作打不開局面、干部和群眾認可度不高。三是村干部后備力量不足。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改革發展,村“兩委”班子逐步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村干部的職責任務越來越重,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崗位吸引力不強,大部分優秀青年趨向城市發展,婦女、兒童、老人成為農村主體,少數留在農村的有文化、有致富能力的本土人才由于經濟壓力不愿擔任村干部,導致村干部選拔的空間逐漸縮小。特別是一些偏遠農村,村干部難培養、難選拔,在個別村出現了村黨組織書記“能者不愿干、弱者干不了”的現象。
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進一步靠實鄉鎮屬地管理責任,定期不定期對村干部隊伍進行分析研判,及時對工作作風漂浮、履職能力差、群眾認可度不高的村干部進行調整撤換,真正把年齡輕、學歷高、熱愛基層工作的優秀人員選進村(社區)“兩委”班子,進一步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
不斷激發村干部隊伍活力,積極爭取專項資金為村(社區)干部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逐步建立完善村干部“三險”保障體系;對表現突出、履職能力強的村干部優先提拔晉升,讓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的村干部真正“有干頭”“有奔頭”。
加強教育培訓,完善“傳幫帶”機制。針對新任村干部在農村工作經驗不足、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欠缺等實際,持續強化落實落細一對一結對幫帶責任,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對新任村干部進行幫帶,注重在工作中提思路、教辦法、下任務、壓擔子,通過業務指導、現場操作、經驗交流等形式,進行經驗傳授和理論指導,不斷提升業務素養、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
加大“走出去”學習培訓力度,多渠道、全方位開展綜合培訓,全方位學習鄉村振興、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助推村干部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提升能力。注重源頭培養,加強村干部隊伍儲備。注重把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把具有一定能力的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黨員中的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全面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經商返鄉人員、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選樹培養儲備村干部后備力量。對本鄉鎮未就業大學生、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等人員進行分類摸排統計,建立村干部后備庫,尤其是對專職化書記的村,靠實鄉鎮黨委的主體責任,每年至少發展1名年齡輕、學歷高、威信好的黨員,逐步解決選人難、用人難的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