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碩果盈枝,我們迎來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設在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以“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中國”為主題。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法定節日。自2018年起,每年農歷“秋分”時節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也正是農作物成熟、收獲的季節。田野仿佛被潑灑了金黃色的顏料,陣陣金色稻浪隨風舞動,沉甸甸的果實頻頻點頭,農民們穿梭其間,彎腰勞作,汗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豐收畫卷,每一幅畫面都訴說著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九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這背后是無數農民的辛勤耕耘和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然而,農業生產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自然災害頻發、農業生產規模化較低、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因此,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仍需持續發力。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農業 文旅”深度融合,完善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特色品牌,貼上城市標簽,如“洪湖蓮子”、“恩施玉露”等;推動智慧農業建設,引進無人機等智能設備,實時監測農業環境、蟲情災情,提高產品品質,促進規?;ㄔO。
農村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家園,也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近年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農村道路、交通、電力、通信等條件,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完善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讓農村成為美麗宜居的家園;推動鄉村文化發展,建設鄉村書屋,促進“村BA”、村超等文體活動健康發展,滿足精神文明需求,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主力軍。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拓寬農民就業渠道,開展農民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加強農民工就業動態監測,完善根治欠薪長效機制;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村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水平,減輕農民負擔,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惠農政策上持續發力,讓農民種糧得利,提高種糧積極性,才能讓國家的“米袋子”更加充盈。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在這五谷豐登之時,致敬億萬農民的辛勤耕耘,共享豐收喜悅、共慶豐收盛果、共賞豐收之美。
(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 張晨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