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酷暑尚未退去,但一些市民和游客仍抓住暑假的尾巴,帶著孩子來到新公民學會舊址、橘子洲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洗禮。
繼新公民學會舊址、橘子洲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被正式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后,長沙目前擁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0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5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4個、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2個,全市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基地體系銜接、相互補充和“文物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現代化建設成果、風景名勝區”四級體系相輔相成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絡。
家門口的“紅色課堂”
“你們看到的是新公民學社歷史上的最后一次會議——1921年元旦舉行的新年會……”19日上午9點,在新公民學社舊址展覽館,導游彭詩雨開啟了當天的第一場講座,市民毛女士帶著即將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在新年會展示前駐足聆聽。
新民學會舊址暨蔡和森故居,為一棟單層竹木結構民居。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并在此結識了毛澤東、蕭子升等志同道合的朋友。1917年,蔡和森全家遷入此院落,曾稱“六甲臺”。1918年4月14日,新民學會成立大會在蔡和森家宅正廳舉行,宗旨定為“革新學術,改良道德風氣,改良民心風俗”。五四運動爆發后,毛澤東與湖南新民學會成員積極組織和領導湖南學生愛國運動。
看著展廳里栩栩如生的歷史場景,聽著講解員講的故事,毛女士感慨道:“在這樣的紅色課堂里,孩子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最能得到培養。”她告訴記者,每逢節假日,她都會帶著孩子去紅色景點打卡,目前已經參觀過橘子洲頭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楊開慧故居、陳樹湘烈士紀念館等地,讓孩子們在日常的接觸中培養紅色基因。
新民社舊址對面,就是辦學70多年的新民小學。三年來,新民小學的50多名“紅小導游”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他們利用周末、節假日,到新民社舊址參觀,義務講學300余場,成為新民社革命精神和內涵的傳播者。
三年來,新公民學社舊址年均接待群眾15.7萬人次,社會團體、基層黨支部、機關事業單位接待群眾3000余人次。新公民學社舊址還與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長沙一中等45所院校簽訂共建協議,免費向基層寄送展覽、課件;與岳麓區委組織部共建岳麓區黨員群眾培訓學院,邀請黨史專家舉辦多場專題講座,為全市機關團體開展紅色旅游主題教育服務活動;與岳麓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開福區教育局等探索紅色學習路線,創新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8月19日上午10點半,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正吸引著眾多游客打卡。昨晚抵達長沙的湖北孝感游客黃先生說,以前只在江邊遠遠地觀看過雕塑,這次帶著家人來到橘子洲頭,能近距離感受偉人的青春風采,心情無比激動。“希望讓我的孩子親身體驗一下幸福生活有多不容易,傳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位于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是根據1925年毛澤東青年時期的形象創作的,長83米、寬41米、高32米,底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塊從福建山區采集的永定紅玉,花崗巖巨石堆砌而成。
據橘子洲景區管理處副主任馮曄介紹,近年來,這里共舉辦紅色宣傳會500余場,舉辦大型活動550余場,聚集大中專、中小學生200余萬人次,年接待游客3000余萬人次,橘子洲已成為長沙乃至湖南的文化地標和城市客廳,是弘揚紅色文化、展示湖南形象的重要窗口。
近年來,景區開展詩歌朗誦、重溫入黨誓詞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廣大市民和游客感受到“邊游邊學、邊游邊學”的獨特魅力,使橘子洲成為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課堂;深度挖掘《沁園春·長沙》詩意內涵,打磨20余稿,打造“誰是沉浮之主——在橘子洲頭領略毛澤東問天永??恒魅力”“從毛澤東詩詞中找尋初心”等5門精品黨課,助力推動黨史教育學習再高潮。
來源:長沙晚報
— 往期回顧 —
心動!快樂長沙邀您投票→
首屆長株潭大學生傳統工藝創新創意大賽啟動
長沙這些景區恢復開放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